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是六十年代喜结连理的。如今父母已即将步入金婚之年了。几十年来,父亲和母亲在他们的人生长河中风雨同舟,相依相伴。从我记事起,我就耳闻目睹了好多发生在父母身上的值得回味的故事,
我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是六十年代喜结连理的。如今父母已即将步入金婚之年了。几十年来,父亲和母亲在他们的人生长河中风雨同舟,相依相伴。从我记事起,我就耳闻目睹了好多发生在父母身上的值得回味的故事,那一桩桩,一件件,虽然平淡无奇,但却令人记忆深深!
借来的新娘服
我曾经听母亲说,他和父亲当初也是按照“媒妁之言”成婚的。按照当时农村的乡俗,男方要给女方送“彩礼”.那时侯,正处在国家经济最困难时期,父亲家里很穷,根本就拿不出像样的彩礼。结婚时,父亲送了她一件枣红上衣,一双大红袜子,穿上很好看,她很喜欢。谁知婚后第三天,她换下来精心洗净,晾晒在家门口的铁丝上。当她从外婆家回来就怎么也找不见了。母亲为此闷闷不乐,心痛惋惜了很长时间。忠厚老实的父亲不忍心继续隐瞒母亲,就说出了实情,原来那红色的新娘服和袜子都是借来的。为此,母亲总是戏谑父亲当年骗了她,感慨那时日子的艰难!
困难岁月中的天伦之乐
母亲识字不多,比父亲小7岁,也许是这个缘故,父亲一生中对母亲都很爱护忍让。父亲文化程度高,家里经常不离书。记忆中,常常因为疏忽,借来的书被喜欢看书的人悄悄拿走,不能及时交还,索要书的人很不高兴。为此没少受母亲的奚落。那时,家乡还不通农电,冬天的夜晚显得特别漫长。我们一家5口人挤在一个热乎乎的土炕上,每天晚上,母亲头顶上方悬挂着一盏煤油灯,手上不停地做着针线活,纳鞋底,缝鞋帮,为一家老小准备过年的新衣服、新鞋。我们姐弟三人躺在热被窝里,听父母闲聊。有时父亲只顾拿着书,靠在炕墙上看得入了迷。母亲说话他不应答时,母亲就挑拨年幼的弟弟爬过去夺书,除非他念或者讲给我们听,才肯罢了。有时弟弟还像个猴子似的爬上父亲脊背,骑到他的脖子上,揪着耳朵,逼着父亲快讲。母亲笑得前仰后合,父亲也乐呵呵地说:我讲!我讲!整个冬天的夜晚,无论外面的世界是大雪纷纷,还是寒星高照、北风怒吼,土屋内总是温馨无比,其乐融融!那种天伦之乐,至今想起来也倍感温暖。那个年代,我从父亲那里听到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还有好多民间故事等等。记忆中,父亲的故事好像永远也讲不完。

一双红皮鞋
一天晚上,母亲打电话给我,听她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猜测大概是有什么难为情的事情,不好意思说出来,却又抑制不住自己欢快的心情,想对我诉说。果然,犹豫了片刻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这次回去给她买了一双皮鞋。我听了不以为然,我想,这在我们这一代人夫妻之间早已是司空见惯,太平常不过的事了,有啥值得激动的?母亲接着说:“你不知道啊,我和你爸结婚都几十年了,他从来没给我买过一件衣服!真的,就连结婚穿的那双红袜子都是借人的。他昨天回来,却给我买了一双红皮鞋。你爸这人平时细发(节俭)得很,一碗面皮都舍不得吃啊!再说我都老了,咋穿得出去?”说着就连声笑个不停。我这才知道那双鞋的意义并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握着电话也懵了,似乎看到电话那边,母亲那幸福、喜悦的泪水伴着开心的笑声,顺着布满皱纹的笑脸肆意流淌。我接着对母亲说:“穿不出去就藏在箱子里做个纪念吧,那可是我爸对你的一片心意呀!很长时间,我的心被父母的这种有点“滑稽”的浪漫之情深深感动。看似沉默寡言的父亲,却也是个有情义的人。几十年来,他和母亲携手走过了多少坎坎坷坷,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大概在父亲的心里,觉得欠母亲的情分太多,如今儿女已经成人,他想弥补自己曾经的亏欠,圆自己年轻时的梦。
这一刻,我才完全明白,父母之间是有爱情的。他们的情缘是在特殊年代缔结的,那是一种与我们年轻人追求和向往的截然不同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那种浪漫,没有甜蜜动听的绵绵情话,没有悦耳动听的海誓山盟,有的只是在漫长岁月里相濡以沫,久而久之磨合培养出来的那种相互牵手、相扶相伴、关爱体贴,忠贞不渝、血浓于水般的亲情。

患难中的爱
在我们童年的时候,父母常在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讨论将来老了,谁带孙子的话题。那时母亲常常是自告奋勇,并取笑父亲将来老了,肯定是鼻流涎水,自身难顾,更不用说看孙子了,让父亲靠边站!时光荏苒,几十年后,在父母的含辛茹苦养育下,我们姐弟三人都相继完成学业,走出了农村,先后在县城工作,最小的弟弟也成了家,有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可把父母乐坏了!母亲实现了当年的愿望,来县城照看孙子。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家里出了变故,我年轻的姐姐因病去世了,母亲难以面对这沉重的打击,从此她不再愿意来县城这个令她伤心的地方了,便独自一人住在农村老家。本来衣食无忧的母亲,整天忙个不停,种地、务菜、养鸡、养猪,也许她想通过忙碌的劳作来冲淡对姐姐的那种痛彻心扉的思念!走路已经不太灵便的父亲就承担起接送孙子的重任。他们俩人虽分居两地,却时刻互相牵挂。父亲心疼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总是通过电话嘘寒问暖;母亲担心父亲一个人住在高高的楼房上,唯恐他上下楼梯有个闪失,就每天一个电话,督促父亲按时服药。听到父亲安然无恙的声音,她才能吃得香甜,睡得踏实。
父亲不但深爱着母亲,也懂她,了解她!记得姐姐身患癌症时,怕母亲知道接受不了,就一直瞒哄着母亲。我担心脾气暴躁但情感脆弱的母亲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不让母亲去医院。当姐姐手术失败后,一夜没合眼的父亲,头发一下子都愁白了许多。他说服我,让母亲去医院伺候照看姐姐几天,免得人殁了,母亲更是遗憾痛心。事实证明,父亲是正确的。后来的日子里,母亲时常回忆起姐姐住院时和她共处的那段日子。母亲常常给我说,父亲老了,倒像个孩子,总是喜欢前后不离她,像个尾巴似的,她去厕所时间长了,父亲赶紧去找!听了母亲的话,我常常泪眼朦胧,我理解父亲的心情,他深爱着母亲,也心疼母亲,只有他最能体会我母亲老来痛失爱女的那种悲凉、凄苦心情!他在用一个男人的心胸来尽力呵护、疼爱这个人生路上与他同甘共苦的女人!多少次,我在街上看到父亲东张西望、孤独、苍老的背影。听到和姐姐同名的人,他那种黯然伤神的目光,令我心酸!但他绝不在母亲跟前流露半点伤感之情。

爱的考验
父母经历的大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