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衣冠冢
作者:虑叹时间:2025-04-19 07:54:33热度:0
导读:在金菊怒放,丹桂飘香的晚秋十月,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又一次来到民族英雄左宝贵的衣冠冢前。左宝贵衣冠冢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西的红石岭村南约一里处的墓地中。走近墓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落在墓地门前东西两
在金菊怒放,丹桂飘香的晚秋十月,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又一次来到民族英雄左宝贵的衣冠冢前。
左宝贵衣冠冢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西的红石岭村南约一里处的墓地中。
走近墓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落在墓地门前东西两侧的一对威武的石狮子。两座石狮侧目相对,怒视前方,仿佛在忠实地守护着这位民族英雄的忠魂。石狮后面矗立着两幢三米多高的华表。华表的正面和背面以遒劲的繁体正楷字分别雕刻着两副挽联。正面的挽联是:
冠廷军门大人灵鉴:
孤军支拄穷边,伤哉为国捐躯,万里未能收战骨;
几辈逍遥海上,恨不藁街悬首,九原何以谢忠魂。
兵部左侍郎杨颐顿首拜挽
背面的挽联是:
冠廷军门大人灵鉴:
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
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睢阳古之烈丈夫。
驻藏帮办大臣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衔尚贤顿首拜挽
历经百年的沧桑,无情的风雨和流逝的岁月在不停地侵蚀着华表上的文字,但挽联的字迹依旧清晰,两幢华表也依然高高的矗立在墓地中,仿佛在高擎着这位民族英雄不倒的精神旗帜。
华表以北居中的地方,有一高大的方形圆顶的坟墓,这便是民族英雄左宝贵的衣冠冢。走近衣冠冢,还可以看到坟墓的左侧有几截断得已经无法辨认的石雕,据村人讲:这是被砸毁的石龟。据史料记载:衣冠冢的左右两侧各卧着一只石龟,一只石龟上驮着刻有记述左宝贵生平事迹的御制碑文,另一只石龟上驮着御制祭文,这两块石碑乃光绪皇帝御赐所制,但令人痛惜的是:经过“十年浩劫”,驮碑的石龟被砸成几截倒在地上,御制的石碑已荡然无存。
在这深秋的上午,我久久地伫立在这孤寂而清冷的墓冢前,一任寂寥的秋风从耳边吹过。我仿佛听到秋风在讲述着一百多年前那个悲壮的故事,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894年9月15日的中日平壤之战的战场上。
这一天早晨,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朝鲜平壤城北面的玄武门外突然响起了日军进攻的隆隆炮声……日军很快占领了城北的几座山头后,又向玄武门的牡丹台扑来……这时,正在玄武门附近指挥战斗的清朝总兵左宝贵“见牡丹台这一重要地理位置失陷,知势不可挽,志在必死。往日,他‘每临敌,辄衣士卒衣。身先犯阵。至是,乃衣御赐衣冠,凳陴督战。’部下劝他换掉翎顶和皇马褂,以免敌人注目。左宝贵回答:‘吾服朝服,欲士卒知吾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当一清军炮手阵亡时,他亲自燃炮。激战中,左宝贵身上两处受枪伤,犹裹创指挥。部下将士见状感奋,无不英勇搏敌……在激烈的战斗中,左宝贵本先中两枪,仍在炮台督战。复被炮中胸,登时阵亡。”(引自窦其章《甲午战争史?平壤之战》第三章)
左宝贵牺牲后,光绪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痛悼之情亲作《御制祭文》:“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喑呜之壮气未消,仓猝而雄躯遽殉”。清末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为悼念左宝贵也写了《悲平壤》一诗。诗中写到:“黑云萆山山突兀,俯瞰一城炮齐发。火光所到雷轰隆,血雨腾飞飞血红。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
作为一名军人,在那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里,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是常有的事,但左宝贵的死,要悲壮得多,惨烈得多。左宝贵牺牲后,他的部将试图将他的尸体从城墙上背下来,用马驮着向回撤退时,遭日军炮击尸首横飞,部将身负重伤,他的尸首已被马踏如泥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因此,在他的坟墓里只埋了他生前穿过的一只靴子和一顶帽子,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左宝贵衣冠冢。
静静地肃立在左宝贵衣冠冢前,我壮怀激烈,幽思邈远。我想:衣冠冢里埋葬的仅仅是左宝贵的衣冠吗?它尘封着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长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壮了浩荡斗志,它换取的不仅是一个衰微民族一时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一个民族自尊自强的意识。
回眸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越是在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的时期,越是有民族的脊梁出现,而左宝贵就是这样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的脊梁。
左宝贵的名字,虽然只是在中国近代史甲午中日战争中一提,但就这一提,使他在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上有了定格;就这一提,使沂蒙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了一个闪光的亮点。他永远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