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吴伯萧先生的《菜园小记》写于1961年,是当代散文名篇。当时由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他应《人民日报》之邀,写下《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诸文,满
吴伯萧先生的《菜园小记》写于1961年,是当代散文名篇。当时由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他应《人民日报》之邀,写下《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诸文,满怀激情地歌颂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今日老迟于汶川大难中再读吴老经典,感慨时事,斗胆作文,贯之以“新”,别无他意,只图重拾吴老旧愿而已。
大院里共辟有菜地四块,分属四大单位。今年老迟一没出差二没休假,正赶上时节与同事一起伺候。里外忙了三月有余,人勤地不赖,如今的菜地已是南瓜开花番茄结果茄子分杈豇豆上架辣椒挂穗,红红火火一派热闹景象。
最初,同事心急,鼠年刚过就早早在地里盖了薄膜,以期固水保墒。只是欲速往往不达。中条山下风大出名,清明前只往来了两场,虽有十几人顶风加固,也还把薄膜吹去十之四五,一一破碎猎猎于地头。
经此一役我们方知种菜不可轻慢。大家收拾心情重整河山,着意加土加固。清明后虽也有数度风雨,总算平安无事。菜苗早在大棚育好,清明后一周左右,我们便挖出一窖开始“炼苗”。温室出来的菜苗不炼难以成活长好,这实在已与育人无异。
约摸再过四五日,苗便粗壮许多,这时便可以下地了。在薄膜上需挖洞种苗。有机灵的同事拗来一截粗树枝,顶头削尖,刚好一戳一洞,大小深浅无不合适,令人叫绝。栽种时我们还拉了角线,横平竖直。等到现在才发现当时功夫真没有白费,每块地里都是排列有序整齐划一,各种菜品如受阅军队一般惹人怜爱。
晋南与延安同饮黄河,一土同宗。只是吴老的地巧有泉水作源,我们这块却没有此福。每天早中晚各来一次水可以灌到地间,其余就要由我们挑水抬水来补足。每日来往,大家发现土埂被踩得松软,于是一手挑水,一手握砖,四处寻觅着陆续把五条菜埂也铺好了。现在埂上红砖青草,隐隐有些古意。行在园中走在埂上不觉有“苔痕上阶绿,菜色入帘丰”之感。
菜要长得好,施肥不可少。每到闲时,大家又张罗着积肥。都是年轻人,连这都要比个高低快慢。分好任务,大家提桶的提桶,端盆的端盆,争先恐后朝旱厕下水道奔去。我们俩在隔壁学校发现一个好所在,里面的贮藏量丰且质优。于是穿上雨衣跳下去狠狠淘了个够,并相约保守秘密留到下回再来。晚上吃饭时,整个食堂弥漫着一股怪味,害得做饭的张师傅大皱眉头,只是大家全然不觉越吃越香。
施了肥又赶上几场雨,菜是一天一个模样。长得最快的要数番茄西葫芦还有南瓜,一绿一大片。性子最急的是辣椒,边生长边结果生怕落在后面。而心气最高的当属豆角,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架子搭多高它就能爬多高。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话是老子说的吧。这一比将无数艰辛化于无形,不愧是圣人之言。老迟也来个鹦鹉学舌,只云:觅希望如种小菜。有些波折有些磨难都无关要紧,只要肯下功夫肯伺弄,自力更生,总有瓜果飘香满园春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