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众多的刊物中,对它情有独钟,它是《读者》。喜欢它素雅的封面,淡淡的白,给人带来优雅淡然的心境;或者深沉的蓝,让人在深邃的思想里慢慢思索。认识它,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那时,每当夕阳的光辉洒遍校园的时候
在众多的刊物中,对它情有独钟,它是《读者》。喜欢它素雅的封面,淡淡的白,给人带来优雅淡然的心境;或者深沉的蓝,让人在深邃的思想里慢慢思索。
认识它,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那时,每当夕阳的光辉洒遍校园的时候,我就和好友珍一起牵着手去阅览室读书。那时,很喜欢它的名字。因为自己就是读者,而这名字,把读者摆在第一位,本身就给人很亲切的感觉。读者里的文章,都是读者读过的文章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是那些读者的最爱。而这些文章又是给爱书的我们看的。在这种互动中,我们读到的往往是最好的作品,是那些爱书者的精神食粮。
时间划了一个长长的弧线,让我的读和写的渴望的世界呈现出一片荒芜。在那段时间里,我倾尽生命的能量去体验如何做妻子,如何做妈妈,如何去与人相处,如何与坚实的土地亲近,如何像别人一样平凡而开心地度过每一天。我确实很想让自己活得踏踏实实,一脸满足地度过以后的岁月。在那段时间里,我忽略了其实不该撒手放下的夙愿,避免让自己走到一片虚无里。那十几年,我为年幼的孩子奔忙,为生活所需而奔忙,很少再去想渺茫的未来。
孩子大了,可以独自出去玩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起来。又有闲暇的时间可以与书亲近了。于是,又想起了那久远的爱好,想起了久违了的《读者》。现在,我已经订阅了三年,我的闲暇时间都是与它一起度过的。慢慢地,在我的书桌前就罗起了一座小山。累了,倦了的时候,随意抽上一本读读,是极美的享受。曾经如此沉醉,如此痴迷,犹如浓雾中引航的灯火;犹如夜间璀璨的星光。里面一段段动人的小故事,总是让人莫名的感动,引人深思,让自己的思想飞跃到作者描述的天堂里。爱书,读出书所营造的世界,才是我向往的境地,才会到达我梦想的地方。于是,我拿起笔,陆陆续续地写着自己寂寞的文字,偶尔投投稿,让自己处于一种期盼之中。
去年上网以后,我有机会和更多的朋友交往了。我承认自己的平凡,也许最终也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在网上,我看到很多朋友也在和我一样,处于一种学习阶段。他们也在坚持着,努力着,快乐地写着。我在这种互动中,感受着写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在这种互动中,又想到了《读者》。它处处显示出一种尊重,在一篇文章后面,要写上文章作者的名字,推荐此篇文章的名字,这篇文章原来的出处。而每个名字,每个标示的后面都连带着更多的文章。我读着那些文章,有时候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把那些作者的名字输入百度,找到了很多作者的博客,在那里读到更多的文章。我把自己的喜悦和网上交往的朋友分享,朋友也把他们喜欢的文章和我分享,这中间充满探索的乐趣,我们总是乐此不疲。
后来,我又把《读者》上的网址输入百度,又找到读者网,在那里读到更多《读者》上的文章。我时常把自己读书的探索当作现实生活里的一种好玩的探险。一次,和一位朋友在读者网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是描写乡村生活的,把见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拟人化,把一位农民对家乡的热爱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分享着阅读的快乐,那是一篇很长的文章,我们边看边聊体验感受。后来,我们还想读到作者更多的文章,于是去百度里寻找,终于找到作者在别处的文章,还找到了他的新浪博客。那位朋友发现,网上这位作者竟然和他是一个省的,居住得还很近,于是有了拜访的冲动。我在中间传送了一次纸条,他竟然把自己的QQ号发给了我。于是,我在QQ里加他做了好友。和他聊过一次,语气平和客气,是个很有涵养的人,心里更加敬佩。后来得知他是一位理发师,写作是业余。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非常佩服他。在这里,能读到他更多的文章。真得很庆幸。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着阅读,丰富着自己,发展着自己,在朋友的互动中得到快乐。
我爱《读者》,我是一名默默喜欢它的读者,我想做永远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