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大概这个意思,见于其他的记录多有类似。关于这个神话我这是一个简单说的,只列举几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大概这个意思,见于其他的记录多有类似。
关于这个神话我这是一个简单说的,只列举几点。

一。从神话本身来说,要注意的是
1.这个人是炎帝的女儿,有人说这不等于没有说。听金州解释,在上古神话时代,人们被称为炎黄子孙,其实从众多神话传说来看,黄帝的力量要大的多,从历史推测来看,后来虽然说是炎黄联合了,其实炎帝的力量被驱逐到现在所谓的南方,而整个相对富饶的北方是黄帝的势力范围。但是这个神话传说却是关于炎帝。很可能说明这个神话传说比较早,炎帝的力量在北方应该还很强大。
2.提到海。中国的早期神话中不大提到海,因为内陆比较广阔,人们对海的意识并不强烈,这里所谓的海可能也不是海,而是内陆湖。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神话产生的时代可能人们比较苦难于水患,到大禹治水,水患才得到缓解。这个神话时期应该比那早。如果想不到水患的问题,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女孩子去游泳,死了要报复这个海呢,游这个词在以前很难说是等同于现在的游泳,或者旅游的意思,在金州理解,这里很可能说是炎帝的女儿治理水患死掉了。这个神话在后来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些影响,如果仅仅是立足于报仇这个核心,是很难解释的。顾炎武《精卫》,全诗如下: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从顾炎武的认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先生并不是认为精卫是复仇,而是觉得精卫是一种类似于卫国的献身精神。所以他说“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这句话的起意已经超越了个人恩怨,而有了一种国家兴亡的感念。或者所献身理想信念之类的。金州也一直觉得精卫所谓的“游于东海”不是游泳,是治水。
3.精卫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卫”是一种保护的概念,而不是攻击。如果把这个神话简单理解成个人恩怨的报复就会使概念出现缩小和很多漏洞。
4.这个人化身为鸟。这个动物在现在看来没有很大力量,可是在原始崇拜中有一种鸟类崇拜,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一个原始部落的图腾。鸟类图腾出现的比较早,而且不大出现在平原部落,多时山地部落,因为山地部落交通不方便,更容易对鸟的自由飞翔有感慨,而山地部落是比较原始的,还没有原始农业,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你刚才说水患呢?这也是我要说的,这个神话产生的时期应该是山地部落向平原部落的移动中,或者说是平原部落的初建立的时候,部落还保存鸟的图腾,但是已经开始学习原始农业,水的问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农业影响都很大。

二。和其他神话的对比。
1.和愚公移山对比。
精卫神话是个悲剧神话。在过程上来说和愚公移山类似。都是依靠一个小的起点,要完成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其实这两个神话差别很大,在起点和结局上差别都大。
在起点上,精卫是先身死,她后来要做的行动含有一种怒气的成分,而愚公是因为山挡住了道路,不方便。在起点上看,精卫的起点很不平常。而寓公的起点很和情理。也就是精卫神话在开始时期就具有了悲剧色彩,而愚公神话在开始的时候具有了浪漫主义的喜剧色彩。
在结局上,这个应该都知道了,愚公最后感动了神仙,神仙过来把山背走了,精卫最后也没有能填平大海,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在中国神话中很少有彻底的悲剧,所谓彻底的悲剧,金州认为就是没有任何回应的悲剧。在传统所谓的四大神话中,孟姜女算是一个悲剧,但是她毕竟哭倒了长城,这算是有回应,证明了她的力量,女郎织女虽然被分开,但是毕竟还能见面,梁祝虽然都死了,但是化成蝴蝶,白蛇许仙后来也悟道成仙,至少也有幸福生活过。中国历来缺少彻底的悲剧,来表达民族的深刻意识。但是精卫神话呢,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开始即死,一生努力,没有任何回报。这在中国神话中和历史故事中是很少见的。
最大的不同,在愚公移山神话中,最后出现了神仙。就是外力,在精卫神话中自始自终都是一个人的孤决奋斗。还有我们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女孩,在这个神话时期,很可能女性还很有地位。在希腊神话中也有非常厉害的女战士。神话中性别并不是简单的性别象征。

2.和弗弗西斯神话对比。
弗弗西斯这个神话在西方文学艺术中流传比较广,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人推石头上山,上去又滚下来,无休无止的这么做,这个神话曾被后来存在主义的哲学家文学家多次运用来说明存在的虚无。这个神话和精卫神话看起来也类似,其实也是本质不同。主要是起点和过程的不同。
起点的不同,弗弗西斯这个人,他是被处罚做这件无法解脱的事情的,也就是说起点是罪过。这个神话很多中国文人也用,其实他们大多没有理解,这个神话在西方被广泛接受是因为西方后来到今天都有影响力的“原罪”学说。而东方文化中没有这个概念,同样中国文化中也没有宗教战争。因为西方人有普遍的原罪感,所以很容易接受这个神话,即弗弗西斯是先有罪过,被处罚的。然后他们用此理解人生境界。精卫神话不同,精卫神话是主动地,没有人强迫精卫那么做,她主动选择的。这一点很可贵。
过程不同,有人不理解,说过程不是一样吗,一个推石头,永远那么做,没有成功,没有出路,一个叼石子填海,最终也没有希望。我说的不同主要是在过程状态的不同,弗弗西斯甘愿受罚,是被动消极的,精卫是主动积极的。在过程中含有一种不屈和努力。她相信是能填平的。

三,精卫这个神话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很少被用到。中国人不喜欢悲剧,甚至无法理解悲剧,很多悲剧在中国人看来对方傻子,更多人不大理解神话作为象征意义的动力。这个神话可以说是中国神话中少见的,纯粹主动的一种悲剧性的奋斗神话类型。如果用些时髦唬人的话说,她象征了对真理的无限追求,而无限不可能达到。
有朋友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