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岂不说这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
岂不说这个提案好不好,但就从学校、学生这方面考虑吧,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何等的大?各位政协委员们你们有没有看在眼里?国家在早些年就提出要“减负”,其目的就是给广大中小学生减轻压力,减轻负担,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前提下,各个学校很“不情愿”的卸下了卡在学生脖子上的“枷锁”。终于,学生的书包相对变轻了,个人可支配时间相对增多了,然而清爽的日子才停留几天啊,你们这些政协委员到底是想玩什么花样?莫非感觉孩子们玩得过劲了?要收收心了?还是什么?
难道学生就是“压力”的“形象代言”,真是不解其因。
再来看看这个提案到底好不好。客观说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能孤立的、片面的说对还是错。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华文字还是以简体字为主,繁体字,篆书或者隶书等可以作为简体字的一种补充,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场合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来传播中华文化,比如在书法创作的时候为了追求美感,会用到繁体字等汉字的。除此以外,我们没有必要以一种硬性指标摊派到学校和学生头上。
委员们的观点是“学习繁体字是为了将中华文化的根传承下去”,那么请问,中华文化的根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繁体字?繁体字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根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积淀仅仅就是繁体字?那么甲骨文、金文、篆字、隶楷草行等等又算作什么呢?笔者认为“中华文化”涉及的应该是个广义的范畴,不能单凭一种文字,一个地区的文化或者是一种艺术形式来定义他为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方繁体字能“担当”得起这么伟大的使命吗?委员们错误的将中华文化的根”浓缩“为一方小小的繁体字,更可笑的是,部分学者还提出“废除简化字”,“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在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还出现了一批“文化返祖”的政客,莫非诸君想逗民一笑。若真如我所说,那么这个玩笑开得未免大了,给你这么大的权利,你却用来逗民一笑,这是对百姓的不负责,对权利的极大蔑视。
涉及本次提案人员有宋祖英、郁钧剑、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政协委员,他们在演艺领域是优秀的,然而他们对中华文化有多深的人士呢?对中华文字又有多少了解呢?仅仅凭自己的一句话就能改革中国的教育吗?他们的提案究竟经过几番的深思熟虑?作为国家教育机构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需要的是成熟的决定,而不是一时的冲动。教育是全民的,是关系管家前途的一项重大事业,能开的起这样的玩笑吗?委员们的提案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想为国家为人民做好事本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切勿头脑发热,误国误民。
留着点权利为人民谋福利吧,干嘛非得搞个文字变革,再说你搞这个变革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笔者认为,简体字在当今乃至数世以后都将成为中华的主流文字,就让繁体字们做个补充吧,不是主流,照样可以发光发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