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塑造自己的脸谱
作者:棘柴时间:2025-04-12 23:17:34热度:0
导读:说到脸谱,自然不能不联想到戏曲。中国戏曲中的脸谱,算得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审美对象。它源于古代的面具。面具是用来掩饰人的真实面目的,所以,一开始它就具有掩饰性,将真的东西掩盖住,将假的东西给人看。随着
说到脸谱,自然不能不联想到戏曲。
中国戏曲中的脸谱,算得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审美对象。它源于古代的面具。面具是用来掩饰人的真实面目的,所以,一开始它就具有掩饰性,将真的东西掩盖住,将假的东西给人看。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人们在自己的脸上涂抹色彩,即为脸谱。脸谱即是不同的着色。颜色不同,人物性格不同。着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三国戏”里的关羽就是一张整红脸;着黑色,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包拯、张飞、李逵;着白色,表现奸诈多疑,如曹操、严嵩;着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着紫色,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着金色,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来佛、二郎神;着绿色,表示勇猛,莽撞;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廉颇;着褐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着金、银色,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
作为一种固定形式的脸谱,表现的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性格。这种固定性格是人性格成熟的标志。它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我要将它还原于生活。还原于生活,当然是指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的脸与脸谱,活生生的人的性格特征了。生活中每个人的每一张脸,不管是红脸、黄脸、白脸、黑脸、阴阳脸,还是其他的脸,都是与生俱来,由父母给予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脸孔也是受之父母。受之父母是天然。既是天然,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这种天然的脸孔就是人的真正的脸孔,或者说是一经形成就不可变化的呢?不是。人的脸是在变化中发展并逐步成形某一特殊性的脸谱。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感情、事业等等定型之后,他的脸孔也就定了型。定了型的脸孔就是脸谱。林肯说一个四十岁的人要对自己的脸孔负责。我认为就是要对这张定型的脸孔负责。
负责就是学会塑造自己的脸谱。
一个人是能够对自己的脸谱负责的。《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原本是“治世之能臣”,他为什么不能够象刘备一样处处以人为本呢?为了取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采取了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些手段使得他练就了自己的白脸。一些衙门,“门难进、脸难看”,究其原因,是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脸谱不负责,形成了他们特别的脸谱:没有笑容,肌肉板结,脸色酱青,对人爱理不理的。为什么不让自己的脸谱生动起来,热情起来呢?
北京人是对自己的脸谱负责的。我有一个朋友在北京打拼,混得还不错。他租住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老北京人自己生活条件不很好,但是对他们这些外来的倒挺热情,时不时嘘寒问暖,感叹外地人不容易。脸上流露出关心、爱护之情。这样的脸孔叫人好生敬佩。上海人则不同。我的一个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前几天有一个检查气管的人,说着一口很蹩脚的普通话,是上海人,他进入我们房间后在厨房检查气管等,然后说了一句话,‘借房的’,说了两遍,但是因为他的普通话太差,我没听懂,我问他:‘你是不是说我们是租房的?’然后他说:‘租房和借房不是一样,你的反应怎么这么慢,你们外地人的反应就是慢,刚才我到那个房间住的也是一个女的,反应跟随你一样慢。’我说:‘听都没听懂怎么反应。’他还说:‘租房借房不一样,这都听不懂。人家美国说租房为要房,法国说更房。’我晕,我当时就想这个人也太自以为是了,但我没有再反驳他。”上海人的这种脸谱给人的感觉是“我晕”。
要想使自己的脸谱不至于青面獠牙,不至于让人心生厌恶,不让人侧目以视,就要学会塑造自己的脸孔。人的脸孔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脸谱却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自身的修养形成的,因此要善于学习以塑造自己良好的脸谱形象。要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一张什么样的脸谱,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像周处,原来是一张令人憎恶的脸,后来也修炼成一张令人尊敬的脸。事在人为,脸谱的塑造也是这样。我想有几点是值得提倡的:一是好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不要做草包;二是向善,多做好事。培养慈善之色;三是宽心,做到心宽地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呵呵的,脸自然是好脸;四是正直,不搞歪门邪道,坐得端,行得正,脸上自然有刚正之色。当然,塑造一张好脸谱的材料很多,办法也很多,关键是脸孔的主人的态度。要知道,重要的是我们对待脸谱的态度。有了好的态度,自然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