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之叹
作者:名不符实时间:2025-04-18 22:14:47热度:0
导读:在佛家用语里“圆”为“无偏缺”,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中国人特别喜欢“圆”,赋予“圆”许多褒义词。如:“圆满”,是完美无缺的结果;“圆通”,完美无缺的智慧;“团圆”,“圆梦”,是完美无缺的理想。就是与
在佛家用语里“圆”为“无偏缺”,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
中国人特别喜欢“圆”,赋予“圆”许多褒义词。如:“圆满”,是完美无缺的结果;“圆通”,完美无缺的智慧;“团圆”,“圆梦”,是完美无缺的理想。就是与死亡有关的“圆寂”,也是佛家最高的理想境界。中国人用“圆”作为评价人情世事的标准。
“天圆地方”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圆”与“方”虽然理论上是平等的,但是在中国,“天”始终是主宰,所以有“天宰”这个词语。“圆”永远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世界观、人际观、审美观。”古代文学的大团圆结局,现代的“元宵节”、“中秋节”都是人们对团圆、圆满的渴望。这种善良的愿望和诗性思维特征,不能不让人感叹。
思维是由语言文字为基本要素而构成的。汉字的基本构成是象形字,如图画般让人直观字意。而80%的形声字无可怀疑地决定了中国人的诗性思维特征,也就是富于感性和浪漫的思维特征。美化生活,诗化人生,就成为他们无意识地思维活动,主宰着人们的各种言行。喜欢团聚、热闹、圆满、唯美等,就成为他们最善良美好的愿望。人文科学优越于自然科学,感性优越于理性,才有上述中国人对“圆”的渴望和解读。
事实上,我们却生活在一个充满偏缺的现实中间,理想的圆满与现实的缺偏形成的矛盾冲突,就是人生苦痛烦恼的主要原因,人类永远在理想与现实悖谬的张力中,撕裂自己的人格,撕碎自己的心灵,愈是挣扎,愈加跌落绝望的深渊。
有谁享受过最圆满的结果,古人就懂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又有谁能够拥有圆通、圆融的智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永恒的真理;有谁得到过上天的圆满赏赐,又有谁真正服从过天意的安排?!
“圆”,永远是人类可望不可及的美好愿望,美好遗憾!人类永恒生活在甜蜜的痛苦,幸福的忧伤之中,痛并快乐着。只不过,有时痛多些,有时乐多些,多数是苦乐参半的平和,两力抵牾的平淡。“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附”,不要过分的期盼团聚,分散会让你格外的失落,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要过分渴望成功,落尽豪华将格外的寂寞,没有长胜的将军;不要过分奢求爱情,拥有再失去将是更为刻骨铭心的痛!
“不愠不怒”的“中庸”,确实是一种最聪明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确是人生最高明的精神境界。而这一切需要的是人类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理性坚强。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的永恒的“圆”,它时时刻刻在变形,变形是永恒的,偏缺是永恒的。这是一个充满缺憾的世界,造就充满缺陷的人是必然的。“人无完人”,怎能渴望收获圆满的结果?!事业的坎坷,爱情的失落,孩子成长的不如愿,凡此种种,天经地义,不可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