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当今的父母,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可以说是嫉恶如仇,恨得要死。归纳起来,孩子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着装,发型以及不听话。先说着装,人穿衣服就两作用:遮羞和打扮,就跟嘴巴一个道理,嘴的功能无非就是吃饭和说
当今的父母,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可以说是嫉恶如仇,恨得要死。归纳起来,孩子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着装,发型以及不听话。
先说着装,人穿衣服就两作用:遮羞和打扮,就跟嘴巴一个道理,嘴的功能无非就是吃饭和说话,你把自由说话的权力给剥夺了,其罪恶程度无异于阉割出太监,重要功能到此流失。爱美之心人人皆存,什么东西都得有一个包装,里面的内容自己和贤妻知道即可。所以,衣服承载着很独特的使命,年轻学生对好看衣服的热捧实在是无可厚非,小孩少不更事,以行事方便为上策,只需开裆裤便可解决问题;成年人大都结婚,生米成了熟饭,没了攒引异性眼球的必要,便也缺了美化自己的热枕;老年人沧桑历世,暮色已致,看穿红尘,顿感衣物乃身外之物,当然同时也意识到红颜已为往事,更不会去包装自己。因此只有年轻人对衣服有着情有独钟的偏好,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必然产物,一定得让其产出来,我想让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憋着不生肯定不是什么良策。
老爹老妈苦口婆心的劝导,主要含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攀比,肤浅,学业,前途,说久了,孩子的大脑便会将其自动屏蔽。攀比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其只是着穿新潮衣服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攀比之心乃为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随时随刻都有发生攀比的可能,因为攀比不光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理。父母与父母之间就在互相攀比,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在互相攀比,学校与学校之间更在互相攀比,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攀比机器,你出生在老醋坛子里就不能希望自己是咸的。父母反对学生对于穿着打扮的攀比,力挺学生对于考试成绩的攀比,这实在让人对他们关于攀比的立场捉摸不透。人是有欲望的动物,欲望催生出攀比,因而攀比是不可避免的,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超过一定的度,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喜好漂亮衣服离这个度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至于肤浅,我想说的是,上一代人的记性确实很差,他们不但轰轰烈烈地攀比过,也轰轰烈烈地肤浅过一把。他们忘却了自己也穿过奇装异服,和被上上一代人嫉恶如仇,斥其肤浅的痛苦。前面已经说过,对外表打扮的追求只要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都是符合人之本性的,在不同年龄段对这项追求的欲望值会有所变化,但欲望值低了你不能说欲望值高的就是所谓的肤浅,除非你满心皆空,皈依我佛,否则便没这样议论的权利。
还有个学业与前途,这是中国父母最爱用的必杀技,无论学生有什么借口,这两词出来绝对将借口秒杀。我的意思是,希望天下父母不要将学生的定力看得太低,意淫他们上课期间还会欣赏自己衣服的褶皱与花纹。各位父母同志年轻时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因为你们常提到自己是过来人,但我并没发现你们现在活得有多痛苦。学业能为你带来当今社会所定义的前途,但真正的前途并非赚多少钱,有多少权,一份稳定普通的工作,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一帮志趣相投的挚友,人生其实足矣,而这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得到的,也许我的薪水不高,房子不大,妻子不娇,只是普通人中的普通人,但只要自己觉得生活简单快乐,就好。

现在可以谈谈头发的问题。父母讨厌男孩子留长发,但中国男子留长发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明朝男人将头发束起来盘在脑袋上,清朝男人美誉全球的”猪尾巴“都是例证。当然我认为东方人确实不适合留长发,但这只是我个人的审美标准,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他人头上永远是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就像你认为中国足球可以打进世界杯决赛圈一样,对你来说是一厢情愿,对中国男足来说是无力回天。单相思不可怕,可怕的是苦于无果就强行推动,强迫孩子去剃发,还附带规定剃后长短,这跟强奸是一码事,都全然不顾受害者的意愿,都会给受害者带来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权利,只要不过分,都是可以接受的,问题是中国父母将“过分”的门槛给大大降低了。
男孩子喜欢留长发就是臭美,就是肤浅,那成年男人的染发难道就不是臭美,不是肤浅了?不都是出于美的需求么?这些年尤其是人民的公仆染发比较普及,在他们内部很少再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镜头了。(当然,虽然不知梨花变成了什么花,但海棠还是有的。)年轻人想变得成熟,中年人不想显得老态,这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最后还有个“不听话”。这里要强调的是父母的话确实绝大部分都在为孩子着想,这是个真命题,但不一定因着这个你的话就全是正确的。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还没有自立意识,把爹娘视为齐天大圣,认为其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你看小朋友吵架时,一个扬言曰:“我找我爸爸揍你。”另一个会怒目回道:“我爸爸一拳就可以把你爸爸打得喊妈。”中学生吵架肯定没有这样吵的。这时候的父母还比较省心,虽然孩子有时会大哭大闹,但确十分相信父母的权威。青春期的孩子就不同了,生理心理上都日趋成熟,常以大人自居,当然对仍将自己视为孩子的父母看不顺眼,认为他们都是老顽固。这固然是不成熟的表现,但与此同时这时也是孩子自主思考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不鼓励“不听话”,但要鼓励“不都听话”,如若一个孩子对父母万事均言听计从,是那种所谓的“听话的好孩子”,那对他的未来其实是不利的。坚持自己的观点需要不小的勇气,在“不都听话”的过程中培养的主要不是观点而是这种勇气,观点随时都可以发生变化,但勇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的。
综上所述,叛逆未必是坏事,但对孩子自由与权利的压制一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