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三个境界
作者:共递时间:2025-02-02 14:42:12热度:0
导读: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阐述的“治学三境”想必每个人都有所感触,熟记于心,许多作学问的人用生命去追寻那“灯火阑珊处”。今天,很多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孤独、寂寞、无奈与哀伤,无一不令我们感叹自己承受的压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阐述的“治学三境”想必每个人都有所感触,熟记于心,许多作学问的人用生命去追寻那“灯火阑珊处”。
今天,很多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孤独、寂寞、无奈与哀伤,无一不令我们感叹自己承受的压力和精神的空虚,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治学”的理想,还有对心灵得到慰藉的渴望,我们踏着荆棘寻找幸福,喃喃的问自己:“幸福在哪儿?”——就让美丽的诗词为我们诠释幸福的含义。
幸福的第一个境界——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名作《入声甘州》里的这一句同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异曲同工,或许是我个人偏见,印象中柳永好像比温庭筠长得帅,这样一来读来同一个意思,前者却让我更为触动,试想一个女人站在闺楼上,望尽潇潇暮雨,每次她看到驶来的船只都欣喜万分,以为是心上人回来了,可是,这一只,不是;那一只,也不是。失望的叹一口气,她还是整顿好妆容继续等下去。因为,她知道,天际那端的人,也在思念着他,那么等待就没白费,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不仅是男女之间,亲人、朋友之间也常常有这种现象,比如年少的我盼望出差的爸爸回来,就趴在窗口,望着楼下时不时开来一辆车,傻乎乎的以为那就是爸爸回家了。
想来确实是这样,我们等待着幸福的到来,那等待的过程都是幸福的,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流淌着是绵绵不断的情感,我们感谢上苍赋予我们期待和感慨的权利,原来这就是幸福。
“红豆生南国”,思念着;“欲穷千里目”,追求着。
情深意切,此为幸福的第一个境界。
幸福的第二个境界——来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你有这份心境,你就很幸福。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深呼吸,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村里,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泥土和青青的香气,你拥有一间自己的茅屋,你在屋前围了一排参差的篱笆,瞧,金黄的菊花开了,你就去采一朵,吧花儿放在胸前,目光却朝向远方,翠色的山映入了眼帘,好幸福的生活啊!
闲暇时,我常幻想着,如果屈原隐居深山,不再成日为经纶世务而烦恼,也不至于“长太息以掩涕兮”让自己这么苦苦挣扎;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生情愫的时候,能携手道一个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的地方,也就会成就一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姻缘。然而,也许是命运,有人天生很痛苦,也有人天生会寻找幸福。
陶渊明的心中有个世外桃园,他知道自己所在的尘世中,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可他心灵却留出一方净土,所以他选择做一个农民,就算是一个农民,他也不会为“草盛豆苗稀”而烦恼。
或许我们都有归隐的理想,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离开世俗,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和造就一颗淡然的心,用把一切看开得心灵力量,笑着面对挫折,这是灵魂的归隐,一种超然的力量。
人淡如菊,心淡如水,此为幸福的第二个境界。
幸福的第三个境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果前两个境界是用情景感化我们,那么李商隐《锦瑟》中的这一句就有种用言语无法表达的力量,像一滴水一样滴在我们心内最柔软的角落,隐隐作痛,怅然却若有所思。
回想往事,李清照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李煜把往昔看成“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慨还有何用呢?在当时已经惘然了。
可我们不能不回忆。
在过去的时光里,每一刻都是值得追思的,有时像蝴蝶一样翩然自乐,有时像杜鹃一样感时伤事,也曾望沧海明月,不曾忘记领略“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美景。
亦哀思,亦叹惋,时光总是这样,带给我们无穷的经历;爱也罢,恨也罢,无限幽情总寄托在回忆里。
我们往往把过去的日子叫做韶光,岂知很久以后,我们又把此时的日子深深的记起,悉数着自己此时的喜怒哀乐。这是岁月的馈赠,日子一天天过,我们人生旅途的背表也越来越充实,让我们忍不住回忆。
所以,请感谢欢欣和美梦,甚至苦难和哀伤带给我们的回忆吧!有一种情可以成追忆,这是不是很幸福?
然而,幸福并没有在回忆里终止,生活于我们并没有结束,不管是否惘然,都认认真真的过好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让明天的回忆多一些色彩,生命才有了光亮的颜色,心也为之满足和欣慰,就请停下追逐的脚步,一起来欣赏美好的风景吧,让幸福在你的脑海驻留,不要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享受现在,不错过此刻,此为幸福的第三个境界。
这一刻,你是否同我一样,品尝着幸福的滋味?它不知不觉地蔓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