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关于电影《孔子》的言论太多了,现在也基本尘埃落定,我再说什么,难免有拾人牙慧之嫌。但偶然看了韩寒同学两个月前对《孔子》的“独家影评”后,我感觉不吐不快。在《孔子》上映前的宣传期,我就看到某人猜想《孔子
关于电影《孔子》的言论太多了,现在也基本尘埃落定,我再说什么,难免有拾人牙慧之嫌。但偶然看了韩寒同学两个月前对《孔子》的“独家影评”后,我感觉不吐不快。
在《孔子》上映前的宣传期,我就看到某人猜想《孔子》票房成绩的文章,他预测这部影片的票房一定会很烂,连带说影片也很烂。上映后,他查了票房纪录,果然被他言中。俺一介山野村夫,没有机会到电影院去看,所以,只有等到网络上流传枪版,才得以一窥真容。
我原本也以为真的烂的,因为之前看过不少国产片,我的确不敢恭维,所以有这份疑虑。但看完后,我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国产电影。为什么唱衰的言论铺天盖地呢?
于是我浏览了一些网络言论,看过之后,分析《孔子》票房差强人意,口碑比票房还令人失望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对孔子有成见。
对孔子思想的批判,鲁迅和柏杨两位斗士已经说得很多很深刻了,我没有意见。但思想的发展是有一个进步历程的。如果把时间拉回到两千多年前的东周时代,王权丧失,诸侯征伐,生灵涂炭,于是孔子强调礼法,主张德政、仁政,这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从这点上说,孔子的思想是有人民性的。至于后来的两千多年,孔子的思想被“发扬光大”,成为统治者钳制人民思想的工具,那应该不是孔子的初衷。然而,中国人中了儒家文化的毒已经太深,深受其害,以至于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现在,有一部电影要描写孔子,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有人似乎又要出来为孔子正名,要宣扬他的“光辉思想”,这在当代倡导“民主、自由”的社会思潮下不免让人感觉不合时宜。所以,对孔子本人以及电影《孔子》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试想,谁会花钱去看自己讨厌的东西呢!
这应该是《孔子》遭到泼粪的主要原因吧。
二、对强制消费的抵制。
孔子的扮演者周润发怒斥看了《孔子》不流泪的记者,说“看《孔子》不感动不是人”,还有言论说“不看《孔子》就是不爱国”,这样上纲上线,难免不引起人的厌恶。还有人把矛头直指广电总局,指责他们的发行霸权,为了给国产片《孔子》让路,让《阿凡达》2D版提前下线了,有些人还没有看过瘾呢。突然之间,在一些人那里,对《孔子》的坚决抵制成了坚持自我、反对霸权的“正义”行为,已经超出了评议影片本身的范畴,而更具有符号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不得不忍受更多的非议。
三、周润发适合扮演孔子吗?
平心而论,我觉得周润发扮演孔子是成功的。但在国人心中,周历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小马哥、许文强那一类的江湖英雄,他要来扮演温文儒雅落魄如丧家狗的孔子,总不免让人担心。这种担心因为前期宣传的失误并没有成为吸引人们走进影院的噱头。
尽管票房差还被怀疑造假,尽管我看到网络上的影评分只有区区的4分,但我还是要说自己的心里话,这片子,不错。尽管它有缺陷,但我能够感受到制作方的良苦用心,能够感受到影片所表现出的闪光的精神——那就是孔子对“大道”的执着追求,历经磨难非难却不改变自己的信仰的艰苦卓绝。这在当下是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我们习惯了怀疑和批判,有时候是不是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究竟该为怎样的信仰而生呢?难道只是为了横流的物欲吗?
《孔子》被冤杀了,只因为那些不属于影片本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