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眼下的中国名人数也数不过来,什么商业名人,娱乐名人,还有文化名人。一个个削尖了脑袋在各自的领域里钻营,甚有披荆斩棘誓不回头之阵势。更有时尚杂志的肆意推介,谁也不肯落后,因而使中国名人们的含金系数深遭国
眼下的中国名人数也数不过来,什么商业名人,娱乐名人,还有文化名人。一个个削尖了脑袋在各自的领域里钻营,甚有披荆斩棘誓不回头之阵势。更有时尚杂志的肆意推介,谁也不肯落后,因而使中国名人们的含金系数深遭国人置疑。
就拿传播名人白岩松来说,无论从他的仪表与谈吐,均无挑剔之处,然而他全然不知道,在他主持节目过程中已经在把自己的缺点当成优点而炫耀。
首先是他主持时的表情,就让我大跌眼镜,特别的受不了。似乎天下大事无他不晓,无他不知,又像一无所知;似诚恳真挚,又像虚伪狡诈,大有装腔作势之嫌。而且他的双手更像是在舞蹈,一会杨丽萍,一会黄豆豆,一会刀美兰,弄得我大脑的经脉震裂的阵痛。在我看来,白岩松的整个主持就相当于一台混凝土搅拌机,把湿沉交集的混凝土从屏幕泻出来,溅我一身,还有我的好心情全给毁了。
如此一来,白岩松的光辉形象在我眼里是大打折扣,尽管他有光鲜的外表,传播名人的头衔光环。我还是忍不住要以我这卑微身份之口毫无遮拦地说上几句。
再说文化名人余秋雨,这个中国史上最年轻的高校校长。若从他的文集中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文化名人亦是当之无愧的,也许他真的是有着常人不能享受到的文化苦旅,中国上下五千年,他似乎就是唯一的忧国民之士,学问也自然了得,登上岳麓书院的讲坛,泛泛地讲着略知一二的厚重历史,以致面对湖南高校学生的问题也是答非所问。
北大怪才余杰就曾经拷问过余秋雨先生,并因此而有了后来的中国二余现象。余杰时有语录为“谁不知道,普天之下,最想出名的就是余秋雨先生呢。”其实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振兴,并非靠一两个文化名家学者而能承载的,所有的文化人皆应该负有文化使命的担当意识。
而现在,有当代文化散文鼻祖之称的余秋雨先生,在享受自怡自乐的同时,还不忘轰轰烈烈地作秀,所谓文人需要作秀,不可固步自封。依我看,要是再有那么几个作家成为“媒体英雄和网络斗士”的话,那他们作家的地位还会继续上升。
说句不耻的话,我们都是搞文学的。难道你余秋雨就不知道现在是民主时代吗?人与人是平等的,文字与文字就不平等吗?难道是要兴文字狱吗?文字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走近我们也已是不可能的,不是因为天注定如此,而是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我记得钱钟书说过这么一句话,吃不到葡萄反倒觉得葡萄分外的甜。当代名人是名人,钱钟书更是前名人,为什么我反倒觉得前名人更可爱更可亲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