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
作者:东陵侯时间:2025-02-03 04:04:58热度:0
导读:教师节就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要谈尊师重教的事,今年我想换一个角度,谈谈教育这件事。谈教育离不开几个要素,一是学校,二是学生,三是教师。先谈学校。教育是百年大计,如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教
教师节就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要谈尊师重教的事,今年我想换一个角度,谈谈教育这件事。谈教育离不开几个要素,一是学校,二是学生,三是教师。
先谈学校。教育是百年大计,如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而教育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有人说现在一进农村,建设最漂亮的一定是学校,这话说的虽然有点绝对,但多数情况就是这样的。笔者到过一些农村学校,现在多数校舍建设的的确都很漂亮,然而农村学校在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个窘境,就是生源在逐年萎缩,有的学校一个年级只有十来名学生。这一方面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多年来,适龄入学的孩子确实比前些年少了,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农村学生异地择校上学有关。如此一来,就有个教育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问题。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学生还是要就近上学。前些年,国家在牧区曾经实行鼓励游牧民定居,集中孩子上学的办法,这一做法值得借鉴。目前,各地中小城市都在加强城市建设,可以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在农村,应继续鼓励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加强小城镇建设,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也有利于生源的集中。对于散居在农村的农民,应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考虑适当集中而居。对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深山区、高海拔区、严重缺水区,要动员群众搬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个话题扯的有点远,但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就是,集中生源,集中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
再谈学生。子女教育是做父母的头等大事,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对子女的教育没有试验田,只准成功,不准失败,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但凡有一些资金,有一些办法的父母都要选名师,择名校,农村学校孩子向中心校集中,镇里的孩子向县城转移,市里的学生要上省城学校,有钱的主儿甚至小小年纪就将孩子弄到了国外。人们对教育更加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自然无可厚非,生源的流动是我们靠行政命令也拦不住的,从国家小康社会建设的角度考虑,这种流动和集中也是一件好事情。从国外城市发展的情况看,这种聚集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和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城市建设功能全,教育发达,优质的教育资源人人都可以享用,只要有必要,政府的职能就是要在城市多建设一些学校,吸引农村家庭的孩子来就读。
最后谈谈教师。教学这个词,教放在前面,说明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收入稳定,有假期,又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一个明显有说服力的例证就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招聘一些受过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到农村任教也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要在继续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同时,加强师风师德教育,鼓励和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可以考虑实行城乡教师轮换制,或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解决农村学校留人留不住心、优秀的教师终归还是要飞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城里去的问题。作为教师也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把教育当作一项为之倾心的事业来做,珍惜自己的荣誉和饭碗。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有条件的地方,都应该实行教师带薪脱产培训和学历教育,鼓励教师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所谓名师出高徒。没有好的教师,一心指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不现实的。
我上面谈到的这三个方面,中间有很多交叉,实际上,要讨论的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就是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如何适应形势变化,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是外行,但既为人父,自己又是从这个大染缸里爬出来的人,对这一问题自然是分外关注,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形成文字,希望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