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记得,读师范的时候,那个年老的心理学女教师说过:“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说的是,以考促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而对学生来说,分数是最重要的。我教书后发现,那些教学成绩好的教师,无
我记得,读师范的时候,那个年老的心理学女教师说过:“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说的是,以考促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而对学生来说,分数是最重要的。
我教书后发现,那些教学成绩好的教师,无不是喜欢对学生多搞考试的,这验证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说法。接着,有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升学数、升学率、考试名称,成为评价学校的关键数据,学生要想成为被“尊重”的对象,也只有通过考上高分才能实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基本变成了现实。
后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开始流行起来,用多搞考试来提高学生成绩也就多起来了。而绝大多数学生发现,自己要成为“被尊重”的对象似乎不太容易,高中升大学或者初中升中专中师都是那么少!也许还因为对频繁的考试有点厌烦了吧,于是对老师的“考试教学法”改了几个字,变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高招”。同时,作弊也开始在学生中流行起来,并且据说在学生世界里,不把作弊当耻辱,反而以能作弊为荣。我老家的一个邻居少年,正在某重点学校读书,他向我津津有味的介绍他们作弊的情景,我不信他说的考全校前三名的也作弊,于是他就赌咒发誓说是真的,并详细描述张三上次怎么做的,下次又怎么做的,李四这次这么做的,那次那么做的。
再后来,老师们发现,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法盛行,其实是领导的一种管理艺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排名,简单明确,科学化、数字化,谁敢说半个不字?要树立某个做典型,办个“实验班”让他教;要“收拾”某个教师,安排他教差生多的班。所以,有些跟领导走得不怎么近的教师,就有些牢骚了,他们说,什么“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老师的命根啊,应该是:考考考,领导的法宝;分分分,老师的命根!”老师们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除了少数比较高明的以外,多数就是默许甚至指导学生作弊。抄抄抄,不只是学生应付考试的高招,也是老师提高自己地位的良策。并且,老师们发现,领导对学生作弊,也是口头上反对,暗地里支持,——原来学生的成绩也是领导的政绩,领导的领导也看重这些数目字。
然而,单靠作弊,混个中等水平也许问题不大,要想实现提干、晋级、评优选先,是不怎么稳当的,高明的人还另有高招。最高明的当然是投领导之所好,改善和领导的关系,成为制定政策者的“自己人”;次一等的是会找门路、钻空子,搞到出题信息;再次一等也是最常见的,是会“修理”学生,敢于不把学生当人整。
最好的“修理”办法是罚抄。
但是,这个好办法被广泛运用是有一个过程的。我参加工作初期,曾经遇到一个班的学生不好教,好心的老校长就跟我讲:学生不听话,最好是罚他多做作业,家长也没有话说,我关心你的孩子,让他多学知识,有什么错?他还说那个与我教同一个班的女教师喜欢用打的办法,不是很好,也可以用,但要注意方法,不要拿话(把柄)给家长说。但我是迂腐之人,觉得书上说的都有道理,比如“以增加学习量做惩罚手段会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所以没有接受他的教导。不过很快我就知道高明的罚抄多么神奇了。一个以前连我们学校还不如的学校,突然就考了全县第一了,这学校我也有熟人,教师和学生都有,一打听才知道,他们的优势主要在政治,而教政治的老师就是高明的罚抄教师。他把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考点都变成题,先让学生背,然后再考试,考试不过关的就罚抄,错一个抄题50遍,错两个题抄100遍,哪个学生还敢不去认真的背?当然要做到他那个样子也是不容易的,一要勤奋二要心黑。那个时候还没有“能力训练”之类的“考点”卖,要自己辛苦的去编,也没有激光排印之类,大量的考题得自己动手去刻写去油印,还得改卷,还有去监督去罚抄,不是那种“乐于奉献”的人,谁做得到?学生一天上十几节课,老师都是抓得很紧的,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尽可能的挤占了的,还要被高额度的罚抄,心不黑的谁下得了手?用一个敢说真话的领导的话来说:搞教育就是要苦干加蛮干才出得了成果,你考好了,别处的学生就会朝你那里跑,收入有了,优生也多了,下年成绩有了保证,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许多教师也想出成果,但是心不够黑,所以罚抄真正的大流行,还得等那些被“名校”训练出来的“成果”们,走上教育岗位,成为新一代名师或者教育官员后。上世纪末,我到一个新的学校工作,教初中语文,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当班主任,我的学生有违纪或作业不认真的,她就要帮助我代替我罚抄了。我发现那些学生,对罚抄作业很有办法,比如能一手同时拿五支笔一次性的抄“五遍”。老师的罚抄也会改进,后来她罚抄课文了,一次抄一个或两个单元,——初中的语文课文也很长啊。
到了新世纪,我又被领导“修理”,到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去“支教”,领导安排我当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的班主任,四年级。我想培养一下学生的民主意识,选班委时,要求先自荐候选人,再投票选举。谁知大家都很谦虚,举手的几乎都是推荐别人的,我反复讲要敢于承担责任、要培养服务意识之类的道理,但是同学们还是觉得“当官”实在是太光荣太神圣,只有被别人看得起被上级任命,才配。例外的是一个降级的男生,他举手就是要推荐自己当班长,结果他也真的被选上了。没有想到他后来竟公开反对我,我请他帮我检查家庭作业,他查了后给我建议,错了的和没有完成的要如何如何罚,我对他说错了的改正,没有做完的补上就行了。他当时没有说什么,下去后竟然对别的同学说,不做作业“不关事”(没关系),反正不得“着”(挨整)。我知道后对他讲了很多道理,也是收效甚微。第二年,我没有教那个班了,调了个年轻教师来教他们。有一天,那个学生很高兴的对我说,他被罚抄一千遍了,我诧异的望着他,不明白被罚抄1000遍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他又告诉我他现在帮老师检查作业,有权罚做错的同学抄500遍!——原来是“权力”的魅力啊。
到了现在而今眼目下,“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改精神深入人心”,“考”、“抄”、“分”又有什么新的内涵呢?
考试改名了,在官方的文件里一般情况下叫“测验”,因为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统一考试每学期只能搞一次,改为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