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则英国童话故事里,聪明的小孩杰克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为了考考他,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五粒豆子怎样拿成三份?杰克回答:手里各抓两粒,还有一粒就衔在嘴里。这样,五的等分问题似乎让他巧妙的解决了。如果一根神经
一则英国童话故事里,聪明的小孩杰克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为了考考他,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五粒豆子怎样拿成三份?
杰克回答:手里各抓两粒,还有一粒就衔在嘴里。

这样,五的等分问题似乎让他巧妙的解决了。如果一根神经绊牢,分豆子的麻烦显然不公平、不适度、不合理,想象五颗豆子,摆在桌面上就是显而易见的,五做三份,作为人的基本出发点肯定是以均分的原则去理解并实践,而事实上这个五是不可能为三均分的,于是困惑就来了,怎么可能?
人从小开始长大,就已经为人类自身的许多条件给约束了,这里面有家庭的观念,因为家庭成员是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发生消费、使用的行为,简单的说吃在一个锅子里的,所以你一份我一份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影响人的大脑思维。
家庭的协调是以分份来进行的,一般来说,成员之间的均分是一个基本的观点,出让是因为个人的爱好、喜爱、感觉,不喜欢吃的水果可以不吃,但一定是成员中的其他人可以得到,但倘如水果是人人喜欢的,自然是你一个我一个,除非数字可以分成多少等份,否则最后就是有人出让,所谓礼让。
对于五做三份五粒豆子这个问题,一开始人会想到你一粒他一粒再他一粒,结果肯定发现其中有人会少了,这样拿成三份的最原始的答案就有点偏颇,问题不好解决。
当思维跳出已有的线索,而不是纯粹以数字为概念去思考,这就是思想空间的转移。人的思想空间有二维平面性质的,所谓直接了当,如11=2,不暇思索;也有三维立体的,多方面思索,如去北京怎么走?可以坐飞机、火车,甚至走路、骑车,也可以以最短的路线去北京,也可以绕过地球的美国等抵达北京;更有多维多广义性质的,理解似乎成为大众不可理解的,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习惯思想是我们最平常的行为,但是拓展一个新的思考方式,需要我们自己有所觉悟的,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为自己的一个解释而得意洋洋,毕竟没有一脚踏进陷阱,而是在陷阱的周围的边沿上理性的解释:我没踏入。
一个存在的答案会有可能出现很多,其中最跳跃的兴许是一个最闪亮的结论,当人类开始离开地球,摆脱地球的引力,更多的探索就在眼前的道路上出现,“五做三份”,我们近前的地球已经不断为我们熟悉,而伸向太空深处的,显然是一样重要的,需要探索。
“五做三份”的诠释的确是很有讲究很有学问的,其实思考的话就会有很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