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又到了中招,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昔日趋之若鹜的重点高中,如今报名者寥寥。市“一高”的招生名额为800名,离截止报名还剩一天时全市仅有340余人报考。这与以往早已超员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高”的升
又到了中招,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昔日趋之若鹜的重点高中,如今报名者寥寥。市“一高”的招生名额为800名,离截止报名还剩一天时全市仅有340余人报考。这与以往早已超员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高”的升学率是有目共睹的,本科院校达到95%以上,就是这样一所学生心目中的圣殿,今年缘何变成了鸡劝,少人问津了呢?
有人说,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敢报;一个是不叫报。
为什么?先说说“不敢报”这一原因。
由于今年市里出台了新的招生政策,即一类、二类、三类学校的分数线统一划定,并同时录取。这就意味着当一类志愿中的第一志愿不被录取时,你甚至连二类或三类学校都上不了。因为各个学校都是从报考本校的第一志愿中录取的,一般第二志愿是不予考虑的。如此一来,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特别的把握,那么对于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只能舍弃,而改报一类学校中其他有把握的学校,这是万全之策。出现此类情况,恐怕是教育局所没有想到的,可见一项新的政策出台,如果没有详尽细致的深入调研,只怕会事与愿违。
再说说“不叫报”这一原因。
是谁不叫学生报好学校?这听起来有些荒谬,谁不想让学生有出息呢?然而事实却摆在面前。由于许多“完中”(即中学里即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的学校)也要争取好的生源,因此,本校初中毕业班的尖子生(大多是各班前20名的学生)便成了班主任的重点攻关对象,班主任软硬兼施、苦口婆心,甚至声色俱厉,只为了能让这些好学生在报考志愿上填报本校高中部。如果你不报本校,那老师的笑脸顿时拉成“长白山”,冷言风语、旁敲侧击,甚至把“学校辛苦培养了你,却不知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心”等话都抬了出来,令学生倍感压力。
你能怪学校吗?在这个唯升学率是举的年代,学校的排名、招生名额以及学校的财政分配都是要靠“升学率”来制定的,学校的美誉度同样是要靠这些硬性指标来体现的。你把好学生拱手让人,到头来自食苦果,想来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谁也不会这样高尚。
你能怪老师吗?三年时间,班主任与同学们朝夕相处,早来晚走,把一颗心都扑在了学生身上。到了初三毕业临近,班主任的脸就像川剧变脸一样,忽晴忽阴、忽冷忽热,甚至几年的师生情谊会断送在这短短几天的报名时间里,老师的心不痛吗?老师真的愿意这样做吗?
面对这些怪异的现象,中国的教育已经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弊端吗?我想,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取消“完中”,使中学彻底分成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这至少可以改变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