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无字经与武则天无字碑
作者:垂纶时间:2025-02-04 07:56:48热度:0
导读: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拔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却取得的是“假经”无字经,最后返回西天见到如来,如来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拔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却取得的是“假经”无字经,最后返回西天见到如来,如来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丘,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就是说当时比丘僧去舍卫国赵家给人诵经保生者平安死者超脱只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如来都嫌给的少,今天你们一分钱都不掏,给你个白本也是正常的。
对于作者的这一内容,引起许多人的不解和设想,我感觉还是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里的解释设计不二法门靠近一些,(术语)不二之法门也。不二之理,佛道之轨范,故云法。圣由之趣入,故云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也。维摩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语,是真不二法门。
其实全本《西游记》的真意正在于此。如来不是说了吗:“白本者,乃无字真经也!”无字真经——真经无字。只不过“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大多数人不明白这没有字的才是真经呢。其实,整个取经的过程其实正是师徒要取的真经。有一句话叫做“人生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年轻人大多不很理解,而越是有过复杂人生经历的人就越觉得深刻,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结果,所谓结果不过只是过程的一部分。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从自身经历中求取无字真经的过程。其实人生也罢,工作也罢,是战胜一个个来自外界的困难和克服自己的心魔,经历不止是八十一个磨难不断修炼的过程也就是求取真经,取经路途的经历就已经把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告诉给了唐僧。
再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的奋斗一生是内因靠自己,这是关键,外因是机缘巧合,以及各路菩萨路人的帮助才能成功到达西天取得圣经,世界上也没有绝伦最好的经典,一切都靠自己的悟性,去不断探索顿悟,事情都有利弊两面性,就看自己的决断和选择,公道也自在人心,不一定都写在书上。一个人有有点和错误,眼光不同,观点就不一样,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也是深受不二法门的影响,作为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的猜测,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其二,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其三,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其实,皇武则天的一生与佛有着无限的机缘。其少女时代因受母亲杨氏的影响,即对佛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与尊崇。女皇武则天的一生与佛有着无限的机缘。其少女时代因受母亲杨氏的影响,即对佛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与尊崇。从传说中的“捧沙献佛”到感业寺落发为尼,从成为女皇后广招高僧大德、翻译佛经,到重修白马寺、龙门造佛像、修建小雁塔、法门寺迎佛骨……无不与佛事有关。佛教在武则天时代也达到了鼎盛。可以说,没有佛教就没有武则天的一切,是佛慰藉了武则天一度空寂的心灵,也是佛教成就了武则天人生的灿烂辉煌。
武则天号称弥勒佛转世,在修身念佛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其中乐山大佛就是她下令修的,逝世后的无字碑,应该是深受佛思想的影响,除了以上一些因素不二法门我觉得是其中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