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当实行教师绩效工资的消息刚刚出来时,教师们不由翘首期盼:我们的春天真正到来了!当得知绩效工资的筹资任务主要由基层财政来完成时,教师们灼亮的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这不是又一张画饼么?试以本地为例。早几年
当实行教师绩效工资的消息刚刚出来时,教师们不由翘首期盼:我们的春天真正到来了!当得知绩效工资的筹资任务主要由基层财政来完成时,教师们灼亮的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这不是又一张画饼么?
试以本地为例。早几年,教师工资中有一个项目叫“开口工资”(政策允许发放而上级财政不拨款的工资),数目也就是二百多元的样子,完全由县、乡地方财政筹资解决。县、乡财政无能为力,任由学校自己解决。学校只好向学生要,收杂费的乱象由此而生。随着民意对教育乱收费的怨声载道,有关方面严厉查处了一些学校和处分了一些领导,没人再敢踩乱收费的高压线。结果是老师们的开口工资没有了着落,仅凭千把元(职称低的、工龄短的只有六、七百元)的“裸体工资”(由县财政统筹解决,又叫财政上拨工资)苦苦度日。近年来,又有了什么“津补贴”。按规定,教师的“津补贴”应该每年可达万元以上,但因县财政的困窘,只许诺每年6000元,而这个数也常常不能及时到位。如今,教师绩效工资即将出台,财源稀缺的本地财政一筹莫展,教师们望眼欲穿,不知何时才有令人欣喜的绩效工资到手。
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地方财政筹资可能不是问题。例如南京等地,据说调整后的绩效工资是原来的几倍,教师们无不欢欣鼓舞,工资改革成了福音。但在某些“老、少、边、穷”等边远地区采取的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或是截留部分津贴作为奖励基金,或是停发一些节日福利(如春节、端午、中秋)留作奖励基金,实行“用自己的钱奖励自己”的变通办法。如此一来,就可能出现“工资不升反降”的笑话。——绩效工资还不是一张画饼?
这里有个问题不能让教师们释怀:为什么教师的工资就不能由中央财政承担而直接拨付到每个教师的手中?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少、边、穷”等边远地区的地方财政往往捉襟见肘,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教师的工资都难以到位,迫切需要强大有力的中央财政的支持。在此情况下,作为公益性极强的教育行业,理应由中央财政供养起来。只有中央财政直接对教师的工资负责,建立一条由教育行政部门将教师的工资直接发到位的财政通道(在操作上不是难事),确保教师工资无忧,教师的社会地位才会进一步确立起来,才能吸引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此举既是打破区域行业差别的需要,也是保证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固然要讲师德和奉献,但教师更要在保证基本温饱下的进一步发展。“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间哪有这等好事?没有经济地位的确立,就没有教师社会地位的确立,没有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积极性的大幅度提高。确保教师无经济(足够的工资保证)上的后顾之忧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基础。否则,绩效工资的发放将与它“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初衷背道而驰,“尊师重教”“科教兴国”只能流于口号式的空谈。
(1195字。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