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曾子曰: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反应了曾子洁身自好、不贪财物的高尚品质。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现在的人对待“受”与“予”的态度。曾子认为,“受”了别人的赏赐或恩惠,总是心存歉疚,见了或者想起那个人,都觉得
曾子曰: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反应了曾子洁身自好、不贪财物的高尚品质。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现在的人对待“受”与“予”的态度。
曾子认为,“受”了别人的赏赐或恩惠,总是心存歉疚,见了或者想起那个人,都觉得惶恐。“受”了别人的东西,就是欠了别人一份情,拖欠的越久,愧疚就越深,什么时候还了,什么时候就轻松了。这不是说人就不能接受别人的帮助或恩惠,相反,这是说当我们受到了别人的帮助或恩惠,就应该时常记得它,感激他,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他曾经的好处,及时给予回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我要说的是,不要涌泉,就算和风,已足够了。
现实生活中,不论我们的父母兄长,还是同学伙伴,在迫不得已“予”与别人恩惠后,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得到回报。为什么呢?原来是“受”了恩惠的人经常忘记别人曾经对他的恩惠,这“予人者”等不了了,或是在相处的日子里根本看不到自己“予”后的迹象,就不得不以“开玩笑”的话提出来,提醒“受”者:我给你的好处你还没还呢。这看似太有点那个了,但确实应该提醒提醒“受”者,不然他真就忘了。
人,自出生以来,没有哪一天不接受别人的恩惠,亲至父母家人,远到过路行人,小到蝼蚁,大到自然,我们无时无刻不接受这世间的恩惠,哪怕点滴好处,在你不得不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认为他是给了你好处。我们都该记住。可悲的是我们的人民容易忘记;但忘记了还可以努力记起。更可悲的是你的恩惠被他看做了理所当然。一味的索取,把他人的恩惠当成了“本该这样”。长此以往,本来有心“予”者,信心大大下降,直至不得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予”后想到回报而不得不厚着脸皮提醒提醒。
当初我对“予”者的此种做法是嗤之以鼻的。在我的哲学里是没有知恩不报的,虽然有时能力有限,一时难以回报,但我总是要过段时间在他面前念叨念叨的:“那天你给了我***帮助”的话,让他始终知道你还记得他对你的好处,知道你没有忘记。人是慷慨的,但也是自私的。
但我的哲学害了我。
我异常慷慨的“予”了别人后,虽说给别人的好处不该记,更不应该索要,但在公然面前毫无掩饰地攻击你的时候,那种自私的想要立马让他还你当初的好处的心理就溢于言表了;我不得不提醒他,我什么时候解过你的燃眉之急,什么时候看到你困难帮了你一把......这不是要让他还你什么,而是自尊心受到打击后的自我疗养,哪怕自尊心也算是一种自私心。
把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当成了理所当然,是我们当今教育的失败,我们只教会了孩子接受和索取,没教给孩子付出和感谢。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人追求金钱的社会,我们的“感恩教育”何处根植?又在何处发芽、开花?果结何处?
滴水之恩不算什么,更不要涌泉相报,我只要你和风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