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前段时间接受了“梅林秋雨”论坛的一个采访,如今把它整理出来,以小结一下自己的文学创作:竹丫:玉壶冰姐姐,你好,非常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坐下来接受梅林竹丫的人物访谈。首先呢,代表梅林的所有会员,祝贺你加
前段时间接受了“梅林秋雨”论坛的一个采访,如今把它整理出来,以小结一下自己的文学创作:
竹丫:玉壶冰姐姐,你好,非常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坐下来接受梅林竹丫的人物访谈。首先呢,代表梅林的所有会员,祝贺你加入记者团,其次呢,以竹丫个人身份,向您问好,以后还希望领导多多支持竹丫地工作(西西,偷偷地坏笑中)
玉壶冰:竹丫这丫头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哈,瞧这伶牙俐齿的。不过,还是谢谢你的热情,谢谢大家伙的支持、关照。
竹丫:姐姐客气了,那我们开始吧!
竹丫:大家对您的了解也只限在文字中,先谈谈您的生活,可以吗?
玉壶冰:那好吧,就依你,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一个十六岁下放、三十六岁下岗、四十六岁再重新上岗的不幸和幸运儿,一个生于五十年代、奋起于九十年代的执著文化人,从九六年底在江西日报发表处女作、九八年向县委书记毛遂自荐而破格进文化馆做创作员起,她就默默认准了下半辈子将义无返顾地、艰难跋涉在这条崎岖蜿蜒的文化苦旅上。如今,蓦然回首自己歪歪斜斜走过的足迹,也禁不住有了些许的欣慰。笔耕十年,弹指一挥间,不过还好,收获的却是串串喜果:在市、省、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电台发表、播出各类作品近二十万字,连续九年参加江西省故事大奖赛,并取得好成绩。其中《突然改期的婚礼》曾获江西省故事大奖赛一等奖,在故事林刊登后,又荣获“最佳故事奖”和故事林第四届全国“新时代风貌”新故事大奖赛三等奖,就算是代表作吧。现本人是赣州市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和民间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民间协会和江西省故事委员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其他的我就不罗嗦了,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慢慢献丑的不是?
竹丫:冰姐姐,一直以来,你的文字在梅林可谓独树一帜了,在您的作品中,大量是关于历史或者是时事的报道,我想请问您,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工作需要,还是个人爱好这方面,您会不会担心,在一个文学论坛里发表这些,影响到点击率的一些问题?(竹丫的话有些直率了,嘎嘎)
玉壶冰:还真抬举我:独树一帜!其实作为历史那一块也就是民间故事、苏区故事和客家风情的东西,时事的东西并不多,也没大量,大概你是后面看到的东西,其实前面我发的九成也是故事、散文、古今诗词什么的啊!只是近期奉旨行事多写了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东西,那肯定是工作需要啊,并非什么兴致所致,因为我从事的本来就是群众文化嘛,万金油的干活,加上备考、打字又慢,所以文学作品大都还在我的报刊杂志和草稿纸上。其实许多时候并不是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我写什么就写什么。至于点击率我并不是太在乎,毕竟作为一个文化人并不是靠点击率来证明自己作品的价值,就象一个参赛歌手不能完全由短信来证明他水平的高下一样,而且点击率上去了的东西也未必就是水平、价值上去了,点击率和作品价值不完全成正比,我以为。
竹丫:看出来了,姐姐的回答比我还直率呢,欣赏这样的观点!!!您经常会到文学论坛发表文章,也会关注一些文学体裁,您经常关注、浏览的是哪些题材的文字?对于文学发展的现状,您怎么看?
玉壶冰:其实我到论坛来也纯属偶然,因为我是徐州人,所以在徐州人的“红茶馆”QQ群里认识了秋雨,而后也就把我“招兵买马”到了梅林。来论坛,我大部分还是在原创区里边转悠,灌水区一般去得不多,大概闲暇时间十分有限吧,论坛的帖子总的来说还是个人情感类的东西俱多,作为一个文人,也经常写些七情六欲的文字,比如我的故事就十有八九是爱情题材,永恒的主题嘛。论坛那些文文都挺吸引眼球的,可恨只恨爹妈就造两只眼睛(而且还高度近视),时光老人就给24小时,所以大部分好东东都来不及浏览,就只好观观标题、忍痛割爱。我来梅林也近半年了,感触最深的还是真想不到这弹丸之地竟藏龙卧虎,而且年轻轻的古典诗词却写得那般地道。至于说对文学发展的现状的看法,也说不出什么更多的道道,不过我只隐约觉得:题材还是太狭窄了些、小资的情调浓了些、昂扬大气的东西还缺乏了些。。。。。。说得不对可别砸砖头哈。
竹丫:砖头是一定的了,呵呵,我怕抛给您的都是金砖,那您可就赚了!!!
竹丫:我了解到,您一直在整理“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典故”在整理这些历史故事,涉及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历史的真实性等等,您是通过什么方式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的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玉壶冰:因为前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苏维埃政府成立70周年,所以奉旨办事,到当年红军生活过的地方去采访、收集、整理了一些苏区故事。又因为赣南是客家金三角,所以发掘、收集、整理文化遗产这一块,是我们文化人永远的职责,我的一篇全国获奖论文题目就叫《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是吧,这方面的工作就不得不多做一些,比如我写的报告文学《唢呐声声客家情》、《芳草连天罗田岩》和《客味十足的于都情歌》等三篇作品就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节目中播出,本人也曾在该节目中应邀八次分别介绍了于都、大余和龙南的客家风情与人文景观,为宣传我们赣南客家尽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至于十大名曲那是博客转帖,我注明了的。
竹丫:我知道,您的一首《微山湖》已经被谱成了曲,当时您是出于什么想法来做这些的呢?在制作这首曲子的过程中,您有什么心得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玉壶冰:2004年,世界客属恳亲会在我们赣州举行,因此赣州市就组织了“优秀客家题材歌词”征集大赛,拙作《客家女人》和《女儿嫁到了山里边》荣幸地分获一、二等奖,后又均被江西省音乐杂志《心声歌刊》所采用而向全国公开发行,那是我第一次写歌词。后来在梅林我又写了好几首歌词,其中《生命的夏季》已作为我们县老年大学的校歌而被谱了曲参加校庆十周年。至于说到《我的微山湖》,其实这首歌词的戏剧性产生还是缘于一徐州老乡的激将法。正因为没有去过微山湖,所以只有拉开距离,把我心目中的名湖当作外冷内热的冷艳美人来写。顺便说一句,忧郁深情地风格是那位叶先生对我的创作要求,所以就利用自考学习的间隙,我忙中偷闲地花两个晚上的时间泡制了这首歌词,后来发到网上反响还不错,再后来,居然有沈阳的音乐家看上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