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仙桃民间,有一种叫做“七星点子”演奏的吹打乐器,演奏者多为业余性的鼓乐班,演奏时可聚在一起坐着敲打,也可以去排成队,行进在路上演奏。优美动听且具有地方风格乐曲交织敲奏,活泼跳跃,情趣丰富,为地方百姓
在仙桃民间,有一种叫做“七星点子”演奏的吹打乐器,演奏者多为业余性的鼓乐班,演奏时可聚在一起坐着敲打,也可以去排成队,行进在路上演奏。优美动听且具有地方风格乐曲交织敲奏,活泼跳跃,情趣丰富,为地方百姓喜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在当地民间婚丧喜庆等风俗活动中,人们往往都要请来七星点子鼓乐班到场演奏,为仪式增添热闹的气氛。仙桃的七星点子其主要曲目有《渔家乐》等,也杂有部分地方民间小调和通俗歌曲。
所谓“七星”,即北斗七星。宇宙中的北斗七星是: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摇光。道教崇奉的星神,有“四象”和“二十八宿”之说,按星宿观点,“二十八宿”其中包括北斗七星。古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北斗七星君一般供奉在斗姥殿。斗姥又称斗姆(母),即北斗众星之母,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也是一位掌管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
七星点子在寺庙做道场、办丧事时,由道乐班演奏,僧人和道士称之为“梵锣鼓”。道士一来是为了让这些冤魂戾气超度,二来也是为自己积累功德,以求圆满之时可以成仙。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和尚求佛,道士求仙”。
民间的七星点子是由道教经腔音乐演绎而来的,演奏者多为民间艺人,他们亦农亦艺,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兴盛不衰、代代相传。与其说道乐是为了满足了道场的宗教生活所需,而民间去效仿则是为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点子,即鼓点,泛指“锣鼓家艺(家业)”,“锣鼓家艺”中,鼓为首,鼓捶去敲击鼓时,给其它的“家艺”定调点和打节拍,民间艺人演奏起来,才能形成一首完整的乐曲。我想,这应该是民间“七星点子”称谓的由来。
七星点子是仙桃民间普遍的叫法,又称十样锦锣鼓和十番锣鼓。
十样锦锣鼓,即合奏乐名,十样锦也指十种锦缎、十种花名等。
十番锣鼓,“番”即“遍”的意思。“十番”有三层含义:其一,参加伴奏的乐器有十种;其二,它的曲目脚本刚好十本;其三,共有十人参加演奏。
仙桃的七星点子由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两大部分组成,共有十人参加演奏,参加伴奏的乐器共有十种。十人分工和十种乐器分别是:一人打鼓,鼓为小扁鼓(当地亦称“柿饼鼓”),击鼓不是用鼓捶,也不是手持一对,而只有一根筷子长的鼓签;响木连接在鼓架上,鼓架由孩童背着。打鼓的左手持一副云板,右手拿着鼓签,演奏时左右手交织敲奏。击鼓停下,笛声响起,左手摇云板,右手用鼓签去敲响木。一人打锣,多为声音高亢的小苏锣。一人打钹;一人打勾锣子;一人操作碰铃,撞碰铃在实际演奏中可有可无,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但处理人情事务,讲各方面的江湖礼套,则又少不了他。主家的打发,如香烟、封筒(红包)、果品等,他都用一个袋子背起,总不离身。有时也做替工,俨然是一个“赶马混骡子”的角色。
七星点子与民间“五件头”锣鼓,它的区别在:“五件头”锣鼓,打鼓的是掌作师傅;而七星点子的演奏,是敲打组合主打乐器的为掌作师傅,由他来全面指挥整个演奏过程。这一组合件用粗铁丝做成一平面大葫芦形状,大圆内悬空固定有一个小马锣子;小圆内悬空固定一个“炯子”(有如货郎鼓上的小锣),顶上再固定一个半边的自行车铃,一共三样。大小圆的中间有一手持位置,铁丝用红绿布缠绕,再用飘带、缨花去装饰。演奏者左手拿着这一组合件家艺,右手持一个两头圆的细木棒,依曲谱去击打,发出错落有致的不同声响。
以上这六个人的分工是打击乐器,其余的四人配置的是吹奏乐器:即每人一支E调的笛子,十人演奏、十种乐器大致就是这些。有时少一杆笛子,改用一把唢呐去演奏,也可以加一杆长管号。长管号的演奏多为一曲结束时吹奏,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流行于仙桃民间的七星点子主要曲目《渔家乐》,描绘了渔人下湖撒网,载歌而归的诗情画意。曲目分三小节:第一小节描写渔船始发渐渐远去,悠闲自得;第二小节描写渔民战风斗浪的场面,速度较快;第三小节只有二句曲谱,有如歌曲的副歌部分,可无数遍的重复去演奏,描写的是晚上回来鱼满舱、渔人满载而归,歌声、摇撸声交织而成的美妙乐章。
七星点子演奏《渔家乐》曲目,艺人运用的是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锣声凸显,与笛子的优美旋律交汇融合,细吹细打,优雅动听,显得热闹而不繁杂。要说这首《渔家乐》曲目是没有歌词,也不完全正确,它的歌词就是各种打击乐发出的声响,如开头一句笛子的曲谱是“米来米、米拉梭拉多来—来—”,锣鼓家艺的“歌词”就是“仓普仓、仓普普堆普普仓”。具体是:鼓为满跑,仓为锣音,普为钹,堆(以)敲勾落。组合件家艺中,仓指马锣,普指马锣上面的小锣。云板、响木、组合件家艺中自行车铃铛、一对碰铃在笛子吹奏时按曲谱的节奏来打拍子。此曲目中,不同的曲谱会发出不同声响,其慢条斯理的吹打,虽比不上“五件头”锣鼓那般热烈,但给人们以温馨的氛围,抒情有起有落。
路上行进着演奏七星点子,其队形是打击乐在前,笛子在后,整个乐队由背鼓子引路,走在背鼓子前面的是提敬酒壶的姑爹、舅爷,他们去规定整个娶亲的队伍不会走重复路。演奏选择曲目,由领头的笛子手决定,笛子送出一个音符,众乐手立即同步跟上去吹奏。打击乐由敲打组合主打乐器的为总指挥,他左手执乐器,右手握鼓签,时而击马锣,时而击炯子,时而敲铃铛。上一击、下一击,有如蜻蜓点水,令人眼花缭乱。笛子送来音符,他敲一下炯子,打击乐才正式开始。艺人们忙而不乱,打得有板有眼。一遍笛声,一遍锣鼓声持续循环,七星点子乐队合奏出动听的乐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大队教书时,看到我们生产队队长结婚,请的是毛嘴紫荆大队的七星点子班子在吹打,娶亲的路上,不知有多少人在听着那美妙的音乐,那活泼跳跃的敲打,婚事办的好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很是羡慕。想起自己能结婚时,也去请上这七星点子,那该有多好。
其实位于紫荆大队相邻的星火大队(现在叫边湖湾村)也有一个七星点子班子,与我们大队搭界,只是不同公社。
大集体时,农民经济困难,三、五桌酒席办得窄,结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