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独行侠
作者:教徒时间:2025-02-03 00:46:03热度:0
导读:提起侠客,我们眼前出现的是那些身佩宝剑,衣着华丽,英俊潇洒,独来独往的大英雄。他们一不用做工,二不用种田,腰包里却有着永远也使不完的银子。他们白昼倘徉于酒肆、茶楼,和朋友高谈阔论;夜间则披上夜行衣靠,
提起侠客,我们眼前出现的是那些身佩宝剑,衣着华丽,英俊潇洒,独来独往的大英雄。他们一不用做工,二不用种田,腰包里却有着永远也使不完的银子。他们白昼倘徉于酒肆、茶楼,和朋友高谈阔论;夜间则披上夜行衣靠,飞檐走壁,出入于深宫大院,做出些杀富济贫的惊人之举。
侠客这种人,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韩非子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两种人都该杀。不过当时天下大乱,有人走“红道”,到边疆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有人走“白道”,他们没有托福,GRE可考,只能学习六艺,拿个学位,然后去办外交,这样一介平民也可以做到高官。
前面两种人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如果不愿卖或卖不出去,怎么办呢?武功高强的人便自己来保卫自己的利益,此即侠客。他们一诺千金,快意恩仇,“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捐躯赴国难,视死于如归”,追求生命最后一刹那间的灿烂与辉煌。
不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侠客一向是不受欢迎的。儒家是极度限制欲望,佛家更是要消灭欲望,侠客的生活方式却显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离。因此在正史中绝少出现对侠客的描绘。到是市井文化中可以看到不少对侠客的描写,但因其不为社会所容,多少有些怪异、神秘,踪迹一现即逝,如同神龙见首不见尾。
今天的社会,侠客已经缺少了继续生存的土壤。侠客更多的是出现在小说、电视中,出现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混迹于街头巷尾的一些“小混混”,也自称自己是“大侠”,实在是不配享受“侠客”的名号的。
……
王海这个名字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王海的成名是因为打假,他的打假活动甚至被经济学家称为“王海现象”。王海一度是打假领域的独行侠。
说中国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了,一点都不过分。君不见,假日用品类有假电器,假洗衣粉,假品牌的衣物;“坑农”类有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精神食粮有假书刊,盗版光盘;执掌一点小权的假冒者有假警察,假记者;挂牌机构有假公司,甚至有过假银行。入口的商品假货也不少,什么假烟、假酒、毒米、毒油等等,可唯“人有多大胆,就造多大假”。可以说,假冒伪劣产品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了经济快速发展的20年,而且肯定还将如影随形地伴随我们进入21世纪。
然而,面对假货的泛滥,绝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并没有也不想用法律武器和制假售假者理论索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默认。
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却成就了王海的“事业”。
1995年3月,一直没有理想的工作的22岁山东青岛青年王海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第49条规定:“消费者被欺诈可获双倍赔偿”中看到了谋生机会。
当时假冒伪劣产品已在中国泛滥成灾,连北京的一些高档商场也陈列着一些假货。王海就从这些知名商场入手,走上了一条艰难的打假谋生之路。
王海的首次出招并不顺利。他在几家商场购买了一批假冒的索尼(SONY)耳机。他先把样品拿到索尼公司北京办事处,对方确认是赝品后,王海就找到商场去索取“双倍赔偿”,不料商场并不认帐,反坚持要王海拿出证据。
王海到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取证,人家说只负责给产品质量作鉴定,不管商品的真伪;王海又到索尼公司北京办事处,人家说绝对是赝品,但却不肯出具书面鉴定证明,他们表示只对“有关部门”出具鉴定证明,而不对个人。
王海既不是“有关部门”,也没钱飞到日本去取证,他的首次买假索赔因为没有选准目标而告失败。
1995年10月,王海在总结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再度出击,他在一些大商场购买了一批证伪比较容易的假货,这次他成功了,在一周内获赔8000元人民币。
尝到甜头的王海开始四处买假索赔,在与商家源源不断的纠纷中,王海很快引起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媒体的关注。
今年已经34岁的王海在镜头前依旧戴着一副老式墨镜,让人看不清他的真面目(这一点颇有侠客之风范)。但他当年却是以“正面人物”的形象被中国媒体推出的。疲于应付假冒伪劣产品投诉的中国消协也有意通过王海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消法的有关规定。于是,王海打假的新闻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王海出名了。
成了名人后,王海买假索赔行动也变得更加顺利----在中国,名人可以办成许多普通人办不成的事。
12年后的今天,当年的独行侠王海已经不再独行,他开办的“大海公司”到今年已经成功的运行10年,公司旨在为企业和消费者打假提供各种服务。王海所著的《我是刁民》出版发行10年,据说销量一直不错。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名叫“构筑21世纪的中国”的座谈会上见到了王海,并称赞王海是“中国消费者的保护者”----王海有了国际知名度。
另一个独行侠张忠厚的名字,相信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没听说过。
张忠厚是陕西省西安市一个普通的退休老师,今年68岁,年龄比王海整整大一倍。
张忠厚既不英俊,也不潇洒,头发胡子都白了,说他是“侠”。实在有“拔高”之嫌。
张忠厚的父母给他取名忠厚,是希望他做人忠厚老实,显然他也算不上是个“刁民”。侠客显然和忠厚老实也不沾边。
张老师打假,也不是为了生计。教师虽然收入不高,但也总算是“旱涝保收”,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张老师打假,是被假药给“逼”出来的。
10年前,他的母亲因服用假药去世,几年后张忠厚也遭遇了假药之害。
2004年,身患糖尿病的张忠厚到求医,在北京的一家门诊部购买了“利消克糖宁”,据称这药可以根治糖尿病,而张忠厚用药后不仅没有疗效,反而加重了病情。他找到了那家门诊部去理论,却遭到了殴打。
张忠厚拿着药去北京药监部门一鉴定,原来“利消克糖宁”是假药。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愤怒的张忠厚在05年把那家门诊部告上法庭,一年之后他胜诉了。接着张忠厚又在北京打赢了“苦瓜糖济可”的假药官司和“恒力片”的虚假宣传官司。
由于张的行动,卫生部甚至还专门下发了文件对他举报的假药进行查处。
张忠厚的行动触犯了制假造假者的利益,他不断地受到假药厂家的威胁。可他没有退缩,而是不断的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