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雪林《花都漫拾》
作者:血缕时间:2025-02-02 17:51:21热度:0
导读:这是一册苏雪林先生的散文集,收入了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其中记人的文字尤为值得一读,苏雪林因自己的文学观点和经历,在现代文学史上被打入另类,不见著录,与其说是苏先生个人的悲哀,不如说是这个时代的无奈和悲
这是一册苏雪林先生的散文集,收入了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其中记人的文字尤为值得一读,苏雪林因自己的文学观点和经历,在现代文学史上被打入另类,不见著录,与其说是苏先生个人的悲哀,不如说是这个时代的无奈和悲哀。
书中的《悼女教育家杨荫榆先生》发表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是至今为止不多见的写杨荫榆先生的文字。因为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杨荫榆先生成了学潮运动的牺牲品,即使现在,杨荫榆先生也是研究的“禁区”。苏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与杨荫榆先生相识,系在民国十七八年间。关于她的平生,我曾在一篇《几个女教育家的速写像》中介绍一二。提到北京女师大风潮曾替荫榆先生说了几句公道话。她原是已故某文学大师的对头,而某大师的钦定罪案是从来没有敢翻的,我胆敢去太岁头上动土,岂非太不自量?所以这篇文字发表后,居然吃了人家几支暗箭。这也是我过于爱抱不平,昧于中国古贤明哲保身之道的结果,只好自己骂一声‘活该’!”
正是这种“活该”的脾气,苏先生知道杨荫榆先生遇难的消息后,把听到的事实真相记录了下来。在许百柯的《民国那些人》中,徐先生写到民国教育家的时候说:“查阅北大图书馆各种资料,没有找到一张杨荫榆的图片”。他那篇《杨荫榆:找不到真实面貌》的主要资料就来源于苏先生的这篇文字!
书中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现代文化史上的那些精英。虽说苏先生是文学大家,写史过于浪漫,但不失为现代文化史上的珍贵资料,有待于人们的重视。
书中的《花都漫拾》是苏先生的名篇,在这篇文字中,记录了当时巴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苏先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用朴实的语言,描绘出巴黎人的生活。记录下这生活的点点滴滴,分享给需要的人们,体现了苏先生的社会责任感。苏先生以柔弱的身体,达观的态度,不服输的精神走完了自己的一个世纪。她留给人们的不但是一部文集,更重要的是一颗坦诚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