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的人生困境
作者:秦晋之缘时间:2025-04-17 08:00:55热度:0
导读:汉初,英雄云集。在论功行赏时,刘邦说有三个人功最大,张良、萧何、韩信。刘邦这个老大粗,竟说出了一套文邹邹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
汉初,英雄云集。在论功行赏时,刘邦说有三个人功最大,张良、萧何、韩信。刘邦这个老大粗,竟说出了一套文邹邹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每读至此,我都在想,刘邦这段背熟的台词真是用心良苦呀。你们三个打下了天下,功劳我都记着呢?可想和我争天下,没门,你们都好自为之吧。唯有张良深知刘邦的心意,而萧何、韩信乐的屁颠屁颠。
“此三者,皆人杰也”,刘邦心中的一块病呀。
一、变为奴才的萧何
想当年,萧何,这位出色的组织部长,在刚入咸阳时,“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真可谓胸怀天下,境界高远。刘邦在最危难时,有点众叛亲离的味道。突然,萧何走了,但不久回来了。这一走一回,可真让刘邦大喜大悲。更让刘邦事后感激的是,他把韩信追回来了。这时的萧何,只能用英姿勃发来形容,每有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他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可刘邦就不这么想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这是第一次试探这位忠心不二的丞相,萧何不知。又在刘邦的指使下,亲手把韩信杀死。他把韩信整死了,兔死狐悲,心情可知呀。这时的萧何似乎感觉到了一种恐惧,和功高第一的孤独。萧何在刘邦怀疑的时候,开始散尽自己财产,赞助军需;辞让封尚,表示自己的忠实。这还不够“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尉。”“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刘邦对这位“人杰”太不放心,他要彻底征服这位“人杰”。终于不识抬举的萧何要为民求地,还不是另处的地,是刘邦的后花园。刘邦不由分说“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经过这一次的牢狱之灾,萧何在也不说话了。刘邦死了很多年,皇帝问他:“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
萧何,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一代“人杰”在孤独、恐惧中消失了。
二、精神失常的韩信
韩信,是个好人,不仅是因为他死的太冤。
韩信的孩提时代,基本是在淮阴的街上闲逛度过的,难免沾染一些流氓习气,但也培养了他随机应变、敢打敢拼的军事才能。他基本的人品是好的。
因为是穷人的孩子,没有父母,懂得真情,知道报恩。当初给饭吃的老婆婆,在他封楚王后,被赏黄金24万两。
韩信还特别能忍,受“胯下之辱”自然不在话下。可贵有是,当初让他从胯下过的人,不但没被他报复,还以礼相待,封官重用。
可刘邦安定天下后,韩信就疯了。
首先是卖友求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小人也,为德不卒。”出卖在最危难时信任他的好朋友,钟离昧。这不是韩信的性格呀!肯定是疯了。
其次是太狂妄。在被刘邦这厮软禁后,“羞与绛、灌等列”,“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要知道绛、灌、哙,都是刘邦的铁哥们。得罪了这些人,还有你好过的吗。可韩信不去想。看见谁都不顺眼,这不是精神不正常吗?
最后把自己逼上绝境的是幼稚。司马迁都在笑他“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试想他即便在刘邦陷入最危难的时候,也没有造反,而是一次次给刘邦解围。
为什么在万不可能的时候要谋反宫中。是他太天真,太幼稚。我看这正是一个精神失常者做出的一次生命撞击。
可以说没有我韩信,就没有你刘邦,让我们一起毁灭吧。
我想这是一个绝望的灵魂发出的最后呐喊吧。
三、活活饿死的张良
张良是个血性十足的青年。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可自从一位神秘老人说“孺子可教矣”,血性十足的张良不见了。
张良做了三件保命的事:鸿门宴助刘邦脱险,让刘邦一辈子感激。提出让刘邦接纳彭越、英布和韩信,他大胆地肯定地说,有了这3个人,必灭楚。历史证明了这一预言。助吕后,保太子。刘邦晚年,色迷了心。一心想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吕后赶快找张良,张良把刘邦最佩服的4位隐士请出来,为吕后的儿子刘盈说话,刘邦纵然唱起悲歌,也没办法了。
张良无疑是刘邦身边最厉害的谋士,点子不但到位有效,而且特别及时。有挽狂澜于即倒的功效。他是刘邦身边唯一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或缺的人物,这就很危险了。
天下安定后的张良,基本开始了闭门苦修的日子。重大的事件刘邦也真想甩开自己的这个影子,于是“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孺子可教的张良岂能不明白刘邦的心思。
张良的自我折磨让狠心的吕后都于心不忍。多次劝他吃点东西吧。
在孤独中走完人生的张良,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