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鲜花老师应该收下吗?
作者:市井无赖时间:2025-04-15 23:51:48热度:0
导读:教师节的第二天,一所小学收到一位退休老人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原因是他的小孙子是本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师节前一天,孩子的班主任强调,教师节不要给老师买花,能做个好学生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老人深受感动,
教师节的第二天,一所小学收到一位退休老人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原因是他的小孙子是本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师节前一天,孩子的班主任强调,教师节不要给老师买花,能做个好学生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老人深受感动,于是执笔写了这封表扬信,送到了校长的手中。校长在教师会上,公开朗读了这封信,并要求其他的教师也要这样把工作做到细微之处,以得到家长的认可与好评。老人信中用了对比的手法——“我在学校大门口亲眼看到其他的老师拿着鲜花喜滋滋的回家了……”其中的贬义与讽刺显而易见。
的确,教师节给老师买花的这件事情,社会上有不少的非议。不少人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教师要身正为范,不应该感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借机收取学生的礼品,不符合教师的身份。尽管如此,教师节给老师买花的家长还是大有人在,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却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家长给老师送花,发自内心,他们用鲜花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尊敬,同时教子得法的人还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可谓一举两得。
还有这样的原因,因为自己的孩子特别顽皮,或者成绩很差,再者可能有性格、习惯等不尽人意之处,家长想借此机会,让老师对孩子格外关注。
也有部分家长,送孩子上学,看到那么多的学生手持鲜花,担心自己的孩子不给老师送花,老师会不会对孩子有所轻视?于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勉为其难。买了花,却心有不甘,埋怨老师行为不端。
还有的家长是受不了孩子的软磨硬泡,孩子有攀比心理,他的想法单纯,可是家长在孩子的纠缠下,就把送花的罪过摊到了老师的头上。
于是,同样的鲜花,不同的心态,所有的罪魁祸首却是教师。
教师到底应不应该收取学生的鲜花?收了鲜花的老师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吗?
我还记得在小学学习看图写话的时候,课本上曾经有这样一幅图画,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手拿一小把野花,在窗口,迎着朝阳,把小花插在老师办公桌上的笔筒里。野花虽小,但这是孩子对老师无比热爱的深刻表达。没有人会对这把小小的野花提出非议。如今的区别就在于野花变成了鲜花,鲜花是要用钱买的,于是送花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老师就有了受贿的嫌疑。虽然大部分孩子手里拿的仅仅是一枝小小的康乃馨,但是这要花费一元到两元钱,即使是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因为有了钱的成分,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在钱的面前,人的心态总是容易发生变化,于是——野花高尚,鲜花龌龊。看来还真是鲜花没有野花香!
如今的节日是越来越多了,情人节的玫瑰、母亲节的康乃馨,亲人的生日、特殊日子的纪念,倒不见得就是人们重视这些节日,更多的时候过节只是为了让平淡的生活增加点浪漫色彩。在特殊的日子里,送给亲近的人一份温馨的礼物,一束娇艳的玫瑰,对此我们会看得很平常。可是,孩子在教师节送给老师一朵鲜花,为什么就如此不平常呢?
显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件事情呢?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孩子的一朵鲜花,一句祝福的话,一张自制的贺卡,都能给老师春天般的温暖。“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什么接受“玫瑰”的人就不能是教师呢?一朵小小的鲜花不能吃也不能用,它能够带给人的就是精神上的愉悦,难道我们对老师连这一点愉悦都如此吝啬吗?
当教师还是臭老九的时候,我们怀着一颗同情心,赞赏教师的清贫,赞赏教师工作的不平凡。因为教师的收入处于社会的底层,人的潜意识里都是善良的、同情弱者的,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我们尊敬这个职业,崇尚教师的高尚。随着社会对教育业的重视,教师的待遇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下岗、待业、就业难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的职业又似乎陡然成了铁饭碗,虽然他们目前的待遇也只是衣食无忧而已,但是在大众的眼里,他们显然已经脱离了苦海,社会经济地位也飞速的提高了许多,于是弱者的形象荡然无存。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也随着同情心的消失一并蒸发了。各种负面报道、舆论的谴责如枪林弹雨一般。是的,不能否认,教师的素质有一定的差异,这是个庞大的队伍,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也是人,也是普通人,不是完美无缺的圣贤。
时代不同了,我们整个社会,对教育业是越来越重视了,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教师工作的辛苦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的,他们也需要鲜花与掌声,也需要我们的尊敬和理解。
对教师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指责、少一些苛求吧!让一朵小小的鲜花、一句肯定的评价、一声温馨的祝福给老师带去春天的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