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我们当今的中学阶段考试
作者:济良所时间:2025-04-17 23:02:23热度:0
导读:中国的科举考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打破了封建门阀制度,使中下层的有识之士能通过它步入上层,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负。可是,现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知识创新的阶段,我们的
中国的科举考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打破了封建门阀制度,使中下层的有识之士能通过它步入上层,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负。
可是,现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知识创新的阶段,我们的考试虽然有点改革,但毕竟改革的步伐太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长此以往,我们必定会吃大亏。
我们当今的考试,尤其是中学阶段的考试,大多是静态的、僵死的考试。比如数学,只考查学生的做题能力,而不去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此目的的引导下,多数必定会变成做题的机器,你说这岂不是输了人家一筹吗?基础知识应该考,关键是怎样考。再比如语文考试,让学生记一些古诗词的名句应该,积累一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无可非议,但如果只记住了,而不会运用,这不是瞎记吗?你得引导学生会运用。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句的考查,我们可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因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嘛。像这样的考查,定能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如果一味地去读死书、考死书,我想不把学生考烦才怪呢?
动态地考查学生,学生就会越来越聪明。像我们的历史考试,大多考年代,比如,考满清何时入主中原的。这种典型的死考有何意义呢?只不过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工具,而非学习中的人去看待。若换一种考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考查,你看如何:如果满清没能入主中原,历史将会怎样改写?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一下子激活,而考试也就会越来越有趣了,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来越聪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教育就是让我们民族能永远保持创新的原动力之一。教育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若干年后,国力的比较就会看出来。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奉劝那些肉食者们多动点脑筋,将我们的考试更加人性化、动态化吧!有感于此,特仿龚自珍的那首名诗以作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动脑筋,不拘形式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