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
作者:鲁阳麾戈时间:2025-04-15 14:15:41热度:0
导读:说起刘姥姥,恐怕读过或看过《红楼梦》的读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你可知道,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之中,曹公笔下这么一个似亲非亲,似友非友的特殊的人物,出场并不算多,算起来,正面出场的仅有四次,其中
说起刘姥姥,恐怕读过或看过《红楼梦》的读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你可知道,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之中,曹公笔下这么一个似亲非亲,似友非友的特殊的人物,出场并不算多,算起来,正面出场的仅有四次,其中前八十回两次,后四十回两次。看似可有可无,然而,却是举足轻重,多一分不得,少一分,万万不能,少了,整体故事情节就缺少了一抹靓丽的底色。她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不仅见证了“贾薛史王”四大家庭的兴衰成败,朝代的更替,更为贾家日后走向败落,打了伏笔。正所谓红花独放不芳香,绿叶相配更芬芳一般,人物的安排自有着独到之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刘姥姥出场的理由。我们知道,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一般的黎民百姓生活是极其艰难的,尤其是遇上自然灾害,天灾人祸,可以说,生活度日如年,假使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亲戚,这样的日子很难支撑得下去,特别是大户人家。此时的刘姥姥女婿狗儿一家,狗儿夫妻,板儿,青儿,加上刘姥姥五口人,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情形之下,刘姥姥理所当然的出场了,出场的很巧妙,很独特,很有意思。她是因情,因势,因景而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可以说,我们见到的刘姥姥,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刘姥姥的性格特征,也是通过与女婿狗儿的五六段的对话,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既反映了她的朴实、善良,厚道,实诚,聪明的一面,也反映了她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同命运抗争,主动寻找生活的出路的积极的一面。
“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在第六回,狗儿说。刘姥姥道:“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不会跑到咱家来不成?”狗儿又冷笑道:“有什么法子可想,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理我们呢?”
这时候,便引出了主题,引出了荣国府,引出了人物,也为即将出场,提供了必要的理由了。“要是她发一点好心,拨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刘姥姥说。女婿狗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年末冬事未办,”。正在喝闷酒,刘姥姥给出了一个主意。说王夫人父亲认过你父亲为干儿子,何不求求她?碰碰运气?
细细说来,刘姥姥说这话的时候,虽然没有太多的把握,却基于对王夫人“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上了年龄,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的性格有所耳闻,有所了解。
曹公通过刘姥姥这个特殊的人物,向人们表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佛家思想。包括狗儿,包括周瑞,包括凤姐的先善后恶,包括老太太。试想一下,假如没有狗儿对周瑞昔年争买田地一事的帮忙,周瑞家的能对刘姥姥那么热情的接待?甚至于会引见给凤姐吗?不会,当然不会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或许是曹公笔下处世为人的人生哲学思想。你听,周瑞家的不是说了这样的话吗?“大远的诚心诚意的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过真佛去的呢?论理,人来客之回话,却不与我相干“又说”与人方便,与已方便。“
应该说,凤姐嫁到贾家或者说接管管家一职之初还是善良的,本分的。并没有多么的坏,也没有那么的恶,只是当权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凤姐就非常大方的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凤姐当时是这么说的:“外头看着轰轰烈烈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了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第一次见我张口,怎么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有动,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吧。“
人是会变化的,尤其是所处的环境,地位,权力发生变化以后,人的思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应该说,后来的凤姐,与前先的凤姐还是有区别的,一旦牢牢地掌握了当家的大权,凤姐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人险恶的一面也暴露了,凤姐在世的一些所作所为,在凤姐死后,凤姐的女儿巧儿出事,或许与之有关联。幸亏刘姥姥带巧儿,逃避了数日,才让巧姐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曹公通过刘姥姥的形象,也向读者表达了“礼上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并非礼也“的儒家思想。从第六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到第二次,第三十九回,四十回,四十一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记得,第一次是空手进去寻求救助的。而第二次,刘姥姥与板儿则带了好多家副产品。当然,这里,有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就是以刘姥姥七十五岁的年龄带着板儿,不可能带着那么多东西到大观园的,很有可能是狗儿及狗儿的媳妇把刘姥姥、板儿送到荣国府门口后走掉的。这当然是题外话,不必多想。反正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刘姥姥一家很注意人情往来的礼仪。
所以,这一次,见了大观园之后,不仅得到凤姐的会见,还得到太太的会见,也让老太太非常的高兴。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姥姥与老太太都非常的的信奉佛教,由于共同的爱好与兴趣,老太太特别高兴。太太说“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了,不嫌我这里,就住上一两天再去“,这样让刘姥姥在大观园多住两三日。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除了看到了,听到了,见识到了,尝到了,还再次得到了。同时,刘姥姥也给大观园、给老太太、太太及其小姐们带来了快乐。毕竟身在观园,身在贵族家庭,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十分的了解,除了道听途说,没有别的路径。她们宛如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鸟,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尤其是一些山野趣闻。所以,刘姥姥的到来,宛如春风扑面,无疑,给大观园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深受欢迎,也应当是在情理之中。当然,也有的读者对我这一观点不以为然,说她让人笑得“要躲了出去”,何解?我以为,这也是刘姥姥粗野之中的乐子,如同赵本山说的小品罢了。
刘姥姥在大观园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给巧儿取了名字。这也为刘姥姥解难,作了很好的铺垫。也许这就是曹公的笔力所至。她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有着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不是随意、随性、随便而为之。
当然,有一点,刘姥姥为了迎合她们的爱好,也编造了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者说夸大了一些事实。尤其是编了小祠堂寺庙的一事,让宝玉这个呆子,竟然派茗烟外出寻找了寻访了好一会儿。自己也亲自出马外出寻找了一趟。这当然是小节,读者不必计较。
以我对曹公作品的解读,刘姥姥的再次出场,应该是贾府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