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未来的声音
作者:藴隆时间:2025-04-16 05:40:54热度:0
导读:一、起点:2035年我20岁我叫京萍,女,2035年,我20岁,上东方实践探索大学——这是一所由老爸京峰在2025年创建的位于兰州这个全国的几何中心的著名大学,同学们习惯叫它探大。老爸的初衷是希望通过
一、起点:2035年我20岁
我叫京萍,女,2035年,我20岁,上东方实践探索大学——这是一所由老爸京峰在2025年创建的位于兰州这个全国的几何中心的著名大学,同学们习惯叫它探大。
老爸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创办这么一所名如其实的大学让一些学生从“眼高手低、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现象中挣脱出来,让很多俱备某方面的天赋的人从小就有条件坚持不懈并能够真正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事业,从而引起“羊群效应”,让尽可能多的人效仿;进而改变一直以来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探索动手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
这个想法老爸说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中了。现在,这所大学不过是他当年的梦想绽放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一朵灿烂的山花。
一切如愿,不过爸爸马上就要离开这所由他亲自创办起来的学校了。也许因为太多的原因吧,现在爸爸马上就要去国家文化部任职了。
前面的路,对于这个家,对于爸爸的事业也不知道将是怎么样,边走边看吧。
老妈是写《伴着一封书信流逝少女青春》这部巨著的著名女作家雨诺,妈妈现在探大时代作家学院任教兼院长职务。
作为本世纪30年代千万青年子女中的一员,有这样成功的父亲和母亲我感到非常幸运,而在父母亲自创办的大学上学我更感到无比自豪。当然所有的这些光环都只是外在的,最主要的是爸爸妈妈对我无比的爱和关心让我感到人间无边的温暖和喜悦。
21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家综合国力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一,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基本实现。在这个时代,各行业深入发展,各种创新、创造性的东西在中华大地上层出不穷,竞争更加高水平化,有能力的人和不学无术的人的人生、生活和命运境况差距更加明显。爸妈在今天看上去形式上虽然比较成功,但其实压力更大,面对的工作更加繁重,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为他们站在一个新的更大的舞台上,拥有绝活的人多如牛毛,拿不出精彩的表演就只能看别人的精彩表演。所以爸妈这个时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辛苦努力。
爸爸常跟妈妈开玩笑说:“以前恋爱的时候总感觉因为没有成功而无法享受爱情的浪漫,如今业有所成却因忙忙乱乱,根本就忘记了什么是浪漫。
节假日或“从工作堆里挤出来的时间”对于我们家的家庭生活来说非常重要。老爸老妈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公务,常常把我一个人丢在家中,我很小就学会了独立生活和学习,也习惯了去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
今天的中国,每一项工作都具有了国际性,学习和努力也不例外。
我的父母在外人看来发展得很不错,但这毕竟是外在的,形式上的,跟我没有实质性的关系。我有我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追求,我得为我自己喜欢的生活努力。所以我也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努力,别人说我靠关系,这会严重影响父母形象和工作开展;如果不谨慎,别人容易认为我依仗家境自高自大;如果平时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做得不好,给父母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都会很大很大……
当然,跟爸爸妈妈当年的压力就无法相提并论了。
二、终点前:爸爸妈妈的大学
妈妈是本地人,06年考入兰州大学,妈妈很喜欢写作,于是选择了文学专业。兰州大学的主体搬到榆中县的一块荒地上去了,和西北民族大学两所学校在那里开始了它们的百年孤独。
相比这下,老爸的路却走得异常曲折。爸爸是南方人,比妈妈大两岁,但08年才终于迈入大学的门槛。
2008年爸爸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西北民大,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妈妈不喜欢活动,所以在僻静的地方上学就更加隐没了。爸爸相对比较活跃,交友、参加社团、搞活动,几乎都有他的份。
老爸也比较喜欢文学,但他却从文学院转到经济学院去了。
老爸说他这是欲“跳出庐山来看庐山”,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和运用文学;同时找到文学与经济的结合点同,找到文学在市场经济时代的生命之源。
所以老爸虽然身在经济学院,却一直很热心文学活动,大一没多久还自己办起了一个文学社。
2009年6月6日至7日爸爸策划了一个“全省高校文学社团交流会”(老爸称这个会作“新兰亭集会”,呵,这帮年轻人,够情趣),40余名高校文学社代表在一起进行了西部这块思想文化乃至心理因素也随着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拉大而日益扩大的土地上的高校文学乃至整个西部文学新发展的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交流和讨论。
交流会基本搭成西部高校文学社团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共识。爸爸提出“五个一”(一个文化理念,一个组织,一本联合刊物,一个联合文学大赛,一个联合文学网站,一个共同的文学节日)的发展目标建议。
这次交流会在这两天另外碰上了很多意外的机遇:钱理群教授和赵园教授来西北旅游被朝夕学社社长李博艺叔叔“拦劫”下来做讲座,钱教授去了甘联大(李叔叔的母校),赵则在朝夕学社给老爸他们这邦社团文学青年讲了一堂关于社团历史的讲座,大家受益匪浅;第二天(6月7日)西北师大文联成立30周年社庆,30年来师大文联走出来的如《读书》前老总汪晓军、著名作家徐兆寿等老一辈文人都来参加庆会,老爸他们这一邦年轻人的主张和计划得到他们的认可和鼓励;《西子文学网》作为西部高校文学社团联合网站也谈下来了,并且他们的创办人承诺每年继续免费提供域名及空间等资金支持。
三、终点:他离奇地邂逅她
老妈只忠于文字,对文学活动很少参加,所以老爸就不可能在这个交流会中邂逅老妈了;但老爸最终跟老妈有了我(呵呵!),这主要基缘于一个离奇的相遇。
老爸在开交流会前建了一个西部高校文学社团联谊会QQ群,在兰州开会的第一天晚上,老爸叫和他一同去的民大的另一个同学J叔叔把这个群“纯洁”一下,老妈第一个“遭殃”。
J叔见老妈在线上,没有社团标识也没用真名,于是就问老妈是哪个社团的,老妈说都不是。
J叔又问:“你喜欢文学吗?”
老妈答:“不喜欢。”
J叔再问:“那你认识京峰吗?”
老妈答:“不认识。”
唰!老妈被删除了这个群。
J叔得意地跟我老爸说他的“第一件功德”。
老爸一听,叫道:“天啦!你都把我名字告诉人家了还删人家,以后别人怎么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