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说 > 文章内容


导读:“林先生的信。”夕阳下的巷口,邮递员高高挥舞着手里的信件,那情景就像占领了南京的解放军在挥舞招展的红旗。也难怪,小巷里的人对林先生的来信太热情了,他们几乎每天一见到邮递员,就打听是否有林先生的来信。所
“林先生的信。”夕阳下的巷口,邮递员高高挥舞着手里的信件,那情景就像占领了南京的解放军在挥舞招展的红旗。
也难怪,小巷里的人对林先生的来信太热情了,他们几乎每天一见到邮递员,就打听是否有林先生的来信。所以,连邮递员都觉得,林先生的信就像一根导火索,瞬间就能点燃整个小巷里人们的热情。
果然,随着邮递员的喊声,小巷里的人都停止了手里的活计,看着巷口的邮递员。又有很多人从屋子里伸出了脑袋,向巷口张望。那一刻似乎连时间都静止了。
“林先生来信了,林先生又来信了!”大嗓门的张嫂一喉咙打破了平静。所有的人都开始叽叽喳喳,“是啊,林先生又来信了。”“啧啧,林先生好福气啊。”
小孩子们一拥而上,围住邮递员争着要抢他手里的信件。邮递员把信件举得高高的,不让这些猴崽子们够着,这是他们每次例行的游戏。
“走开,走开。”一如往常,卖肉的老常推开拥挤的孩子们,从邮递员的手里拿过信。在孩子们的蜂拥下,老常高举着信件,在小巷里走过,那架势就像在传递奥运圣火。
孩子们闹得紧了,老常就呵斥道:“抢什么?抢什么?你们看得懂么?”有胆大点的孩子就会回嘴:“那你看得懂么?”老常就会挺直脖子、瞪大眼睛说:“当然,当然看得懂。”然后孩子们就会“吁”的一声笑着散开了。
“辣椒嫂,信。”老常把信递给开小卖部的辣椒嫂。辣椒嫂的小卖部就在林先生的隔壁,每次林先生回来都是从她这儿把信拿走。
辣椒嫂笑盈盈的接过信,把它放在柜台上。旁边做活的大娘嫂子们围了过来。
“又来信了?”
“是啊,是啊。”
“林先生真是好福气啊。”
“就是,一个人苦哈哈把儿子拉扯大,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小林真是个好孩子,每周都给他老爹来两三封信呢。”
“我那夭寿的囡在英国,据说比法国还近,一年到头都不来一封信,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哦!”
“林先生真是好福气哦。”
……
“林先生来啦。”张嫂的招呼声打断了女人们的谈话。
林先生礼貌的向张嫂点着头,慢慢走在小巷的石板路上,影子被夕阳的余光拉得老长。
小巷里所有的人都在对着林先生微笑,林先生也不紧不慢的对着每一个人点头。
他在小卖部门口停了下来,看着辣椒嫂张了张嘴,说:“又来信了?”
辣椒嫂笑着说:“又来信了。”然后把柜台上的信递给他。
林先生拿信的手有些抖。大家都相视的笑着,他太激动了。
“林先生,还是拿瓶酒?”辣椒嫂从柜台里拿出一瓶花雕问道。
林先生抬起头说:“嗯,还是拿瓶酒。”
“林先生今晚做什么菜啊?”
“可是要好好喝一杯呢。”
大娘嫂子们嘻笑着对林先生说。
“是啊,是啊。”林先生礼貌的点头回应着。
把夕阳的余辉关在门外,林先生走进卧室。他把信件放在书桌上,拖沓着双脚走向安乐椅。抱着那瓶花雕,他把自己紧紧地蜷缩在安乐椅里。
整个屋子静极了。
最后一缕昏黄的阳光随着和风拂过桌面。书桌上堆放着一摞如出一辙的信件。所谓如出一辙,就是连信封的封面、地址、署名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法文手写在上面的,而且信封都没有开启。不同的是,有的信封上没有邮戳,有的信封上盖着邮戳。和刚刚寄来的信一样,邮戳也都是一样的,用法文写着:“查无此人,退回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