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周国平说: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个独行者。我们只能在漫漫人生路踽踽独行。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场虚幻的寻迹,我们在旅途中迷踪失路,然后修正曾经的错误,我们在不断的尝试,若是成功了,便就此走下去,若是失败了,
周国平说: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个独行者。我们只能在漫漫人生路踽踽独行。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场虚幻的寻迹,我们在旅途中迷踪失路,然后修正曾经的错误,我们在不断的尝试,若是成功了,便就此走下去,若是失败了,就换条路,我们还年轻,何必过分感时伤秋蹉跎年华。
想起了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那些青春就流浪在路上,有迷惘、彷徨,却从未失去过方向,15岁的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若想未来赚钱养家,就必定拼尽自己的全力。现世的安稳不是自己享受的借口和理由,我有很多事情做,没空停歇。于是赚进了人生第一桶金,收获了母亲很是稚嫩却最最灿烂骄傲的笑容。
可是或许当我踏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就迷失了。
19岁的我放下了自己最爱的笔,再也找不回当年那种书写时的酣畅淋漓;也在长久的分离中忘记了烈日寒冬下家中那一双老父母如何在为省一块钱思索愁苦的脸庞。忽然有一天,我不知道我每天的生活该是怎样的,却也发现不该是现在这般:每日为了多睡一会绞尽脑汁,为了自身的欢愉挥霍来之不易的钱财;仅剩下的偷来的闲暇时光也消费在了互联网上。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对于这种生活的无尽畏惧。
我想我的本质并没变,骨子里还是那样殷实的全力捍卫我的家庭,用自己的劳动构建自己的家,只是生活的杂质使得内心在尘世不断的翻洗之中开始丛生遍野,于是我放逐自己在欲念横流的世界。不再像初来乍到时那样对人和事都那么尊敬,开始有了内心的浮夸;也在渐渐消散着对于人性根源的善念的执着,因为见得多了开始变得漠然。很恐怖,是吧。一个人的堕落竟然这样简单。我没有跟其他人谈过这个问题,也不想深究是否每个人都如我这般意念松动。若答案否定,凸显的我那么卑微可笑,若肯定,我也不见得有多么开心。倒也不如不问的好。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不是吗。没人会为你的失误买单。
既然发现了自己的巨大失误,那么生活就该导入正轨了吧。可我,再一次的迷踪失路了。该迎合教育体制的大潮流每天教室宿舍如同中学般两点一线的学霸模式主潮流呢,还是尽早的接触社会适应这个新的花花世界?生活并非只有这两条路,没有必要在两棵树上吊死自己,但也无外乎这两个大方向了。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指出: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无疑,这批人专业水平超级高,却也是极度的危险份子,如若如此,不如避之、远之、退之。人生最美好的几年,似乎做些实事比较重要。象牙塔内,早非求知求真之场所,四角天空,你永远望不到九天之外。
也或许,望到了九天之外也只是徒增伤心。如今,物欲横流,良知涣散,私心膨胀,酒色蒙弥。难免会一颗心只若败叶,任世事变幻,随波逐流,无根无萍,只求一时的纸醉金迷。
越来越多的人迷失茫然在人生的道路,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权势、金钱、名声,这些恰如浩瀚沙漠中的毒鸠,人们明知饮取后会丧失灵魂却仍争先恐后地甘之如饴。为了争夺这甘美的毒鸠,不顾友谊之间的情谊,人们勾心斗角、丑态百出,尔虞我诈。
突然觉得很累,这样残酷的现实赤裸暴露在阳光下。可是,生命是一个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消亡又不断新生。21岁的我霎时明白了,人生的道路无法设计和确定精确的路线,其实,看到尽头的风景已然无趣。而人生,又何必计较斟酌那么多呢,它始终在路上,没有终点,一旦停止便是倒退。活着,就是最好的了,在这条路上不断的遇见、错过、诀别,或许残忍,但确是成长最好的代价。何不学学老子的“上善若水”,用水的情怀包容万物,不停歇的向前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生活成为我们最原本、最要紧的使命的时候,你也就无惧于金钱无、权势小、时间少了。无需抱怨,也杜绝攀比,这些跟活着比起来都显得那样微不足道,珍惜活着的岁月,大胆的选择自己想选择的路,失败了又怎样,年轻的岁月不自己走过又如何得知其中的奥妙。听从心的声音,其实一点也不迷茫。
要寻何迹,迹就在你的脚下,每个人的脚下。只要活着,就不会迷踪,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