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魂里的今夕往昔
作者:祝币史辞时间:2025-04-15 15:41:02热度:0
导读:很喜欢游走在古典的建筑之间,感受时空的张力。李太白在举杯邀月的迷蒙思绪中,吟唱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慨叹。岁月轮回,太快太慢,斯人独醉或独醒,都难解难明。大概这是千古的迷题。当我们一手
很喜欢游走在古典的建筑之间,感受时空的张力。李太白在举杯邀月的迷蒙思绪中,吟唱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慨叹。岁月轮回,太快太慢,斯人独醉或独醒,都难解难明。大概这是千古的迷题。
当我们一手插着牛仔裤袋,一手捧着数码相机,踩着舒适的平底鞋,信步悠闲,漫走在昔日森严庄重的古典王宫,厚重的岁月,逆光重启,泛起迷尘,却引诱着人步步趋近。人对过去,总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本能,仿佛那些不曾经历的人事物景,都与自己有着前世今生的渊源。抑或只是,人的本性,是好奇。
景福宫后部,有一处干清宫,本不为意,上次来亦未发现,大概是行迹太过匆匆。是日再从青瓦台拍照回来,见此处木质建筑风格颜色皆与前殿有所不同,便忍不住踏进去。由于是侧面,并未写上干清宫几字,只觉得此间建筑秀美,后来迈出这片方阁,蓦然回首,才见干清宫三个湛蓝劲笔的大字悬于门顶。当时只失笑,居然仿学京都王殿。回来查阅资料才知,这曾是李氏朝鲜后妃的住处。香花玉蕊,是女子的灵动,温柔了这方硬的建筑,坚实的木质结构,也染上了婉转的气息。
玉壶楼,一处飞檐欲挑起,又被重重青瓦压成庄严的弧度。大抵建筑的美学,也与历史的故事息息暗合。史家的朱笔,扬扬洒洒,铺陈勾勒,笔端指间,饱蘸的都是离人的殷血。小时候偶然看了几集韩国的电视剧,对“明成皇后”这个词语有了些许模糊印象。却并不知道她是乙未事变的主角。风雨飘摇的王朝末年,跌宕的岁月,惊心的传说,最终都散作了烟尘,化成了清风,淹没于平静,如我们今日站在这里所见。
一袭华衣,一缕素魂,倾城之殇,累了流年。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窗侧挂着杜工部的两句诗,大概从宣政殿出来的子美,见霞光照殿,猎猎旗飘,心思浮动,便吟出此句,字里行间,自有一种气魄在。朱雀赤羽,金榜银楼,尽是世间好颜色。这是英雄的修罗场,不该是美人的温柔冢。
霓裳飞处,应是巧笑嫣然,盈步生莲,心悦成诗。然茫茫暮夜,疏影寒窗,幽魂暗泣,乱了浮生,散落红泥,碾碎成悲,堪怜。
风华血染画楼雕栏,幽梦深锁秋水长天,萧萧暮日,逝水长离。不知佳人初愿,是否这青史上的一页传奇?抑或素手轻拢,慢捻宫商角羽,半阙清词,缱绻指尖,烟波舟里,笑荡红尘,寻得一心人,享流年清浅。那盛世明媚,是凝眸里的烽火,盈盈浅泪,灭不了这洪烈灼灼。元勋伟业,岂应入女儿梦。
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泣长恨。
“双阙晴烟笼菡萏,九城初日照蓬莱。”北京故宫内的储秀宫,乾隆曾御笔题词。大抵是改了唐代杨巨源的“双阙薄烟笼菡萏,九成初日照蓬莱。”将“薄”改“晴”,顿感暖意泛生,确是妙笔。而在玉壶楼门前,则见“双阙瑞烟笼菡萏”,又改为“瑞”字,不知是近人之笔,抑或古而有之,但一字之动,平添了几分祥和之气,一派雍熙。
尘缘沧桑,岁月凄凄。暮影斜廊,独揽一窗寂寞,满地黄沙,含一帘幽梦影。薄纸瘦笔,载不动璇宫阆苑内的深苦浓愁,文词浩渺,写不尽紫极青锁里的百转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