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
作者:白兵时间:2025-04-18 00:24:12热度:0
导读:我想让我的思想暴露在阳光下,这也许是每一个哲学家的愿望,当然我不是一个哲人可能只是一个庸人但世上的庸人又何止曲曲在下一人,只不过有很多的人自作聪明而已。这种情况也是情有可原,有谁肯承认自己是傻子呢?当
我想让我的思想暴露在阳光下,这也许是每一个哲学家的愿望,当然我不是一个哲人可能只是一个庸人但世上的庸人又何止曲曲在下一人,只不过有很多的人自作聪明而已。这种情况也是情有可原,有谁肯承认自己是傻子呢?当然我觉得哲人是值得尊敬的,至少他们没有像作家一样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纸上。你也许会反对我说“身体写作”的70后作家已经遭到了报应,他们的书在书市不好卖,又得不到主流文坛的认可。其实加入作协写黄书的,比不加入作协写黄书的人多多了,写黄书的正是作协那一帮人。不同的是:一般人写了黄书几乎是没机会公开出版的,而作协的人可以找出关注人性,探究两性问题等堂而皇之的借口公开出版。我个人觉得他们既没有关注“人性”也没有关注“两性”他们关注的只是“性”顺带图书销量和稿费。
1
我们语文老师前几天给我们上了巴金的《随想录》,在课堂上他也和其他文科毕业的人一样讲了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他说“你们以前只听说过旧社会的黑暗其实新社会的黑暗也不少,文化大革命就是新社会由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因为错误的判断所造成得最大的黑暗。”我在下头和同桌说了一句话:“这哥儿们敢说,身为语文老师在这儿宣传反动思想,竟在这公然批评领袖啊。”同桌说“只要是教文科的你甭管他有没有才气但是一定有脾气。”我听到这样的至理名言后连连称是。估计我若干年以后也和这老师的德性差不多,现在的理科实在太难了,难的我跳楼的心都有,所以我决定学文科,文科毕业后可以找到得比较稳定的职业只有老师了。虽然巴老是我崇拜的文学前辈但我不能不说《随想录》名字起得太讨巧了,《随想录》就是:“随时随地的感想”这么说就是不管怎么写都不会跑题。但这也说明了大师的创作技巧。正应了孔子的那句话:“七十所与欲,不逾矩。”
2
现在谈文学真可笑。韩寒,郭敬明的书销量突破百万册以后很多人乐观的认为文学的春天已经到了。我觉得这只能说明出版商的春天已经到了,不过文学的春天不知几个世纪以后才到。至少在我身边很多人是因为他们长得帅才买他们的书的,即使有的人喜欢大师你也别以为他们是喜欢大师的作品。有例为证:班上有个女生不仅崇拜韩寒、`郭敬明,还崇拜巴金、郭沫若、李熬。搞得语文老师都感动不已,可能在想我搞了这么多年语文也没见自己热爱文学,人家小女孩却能欣赏这么多大师。同学们也对她好奇的很,以为她是文学少女,于是问她为什么喜欢这些作家?她说:“因为韩寒长得像谢霆锋;郭敬明长得很骨感;巴金在萧珊死后没再娶老婆很专情;郭沫若、李熬这样有很多女人的‘坏男人’我也很欣赏。”
这样的回答使语文老师很困惑估计他没有想到还能这样欣赏一个作家,同学们也很郁闷,到底是专情的人受到欢迎呢?还是花心的坏男人才是女生的最爱呢?最后没有得到结论,但得到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女人是一种矛盾且奇怪的动物。”
3
接着说《随想录》,如果一位像我这样不出名的小孩写出了《随想录》也是“扯淡录”巴老这样的名家随便写个啥那都是至理名言。小作家写作是放屁,大作家放屁那都是写作。正如余华老师写出那么黄的《兄弟》都能狂印30多万册,这使我又想起了当年“韩白之争”时韩寒的几篇文章。80后进入文坛是需要主流作家许可的。但所谓的名家甚至大家的文笔也不见的好到哪里去,但他是名家你拿他们就是没办法。你拿他没办法是因为他有“名”而不是因为他是“家”。老师在语文书上《金岳霖先生》一文中找到作者汪曾祺的两句废话,再度口出狂言:“你们高考的时候如果写出这样可有可无的句子毫无疑问要扣分,但人家这就是风格了,文学评论家称之为闲话家常式的风格。”于是班上好多有文学梦但尚未成为文学家的同学开始大发议论了:“如果这都是风格的话岂不是每个爱唠家常的妇女都会这种风格”老师回答说:“如果你成了名家的话也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不过做任何职业都是“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惟独当文学家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强求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