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兰海田
作者:广域网时间:2025-04-17 07:51:18热度:0
导读:很多年了,母亲每次上菜场,遇到下山的瑶人卖兰海,总会惊喜地买上一大捆。翠生生、水灵灵的兰海,生长在山里的泉水中,长长的飘逸的叶子像极兰草,应该属于兰科植物的一种吧。兰海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口感细嫩,妈妈
很多年了,母亲每次上菜场,遇到下山的瑶人卖兰海,总会惊喜地买上一大捆。翠生生、水灵灵的兰海,生长在山里的泉水中,长长的飘逸的叶子像极兰草,应该属于兰科植物的一种吧。兰海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口感细嫩,妈妈特别喜欢吃,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她:“妈,为什么您那样喜欢兰海呢?”母亲目光里满是亲切:“兰海好啊。它必须长在流动的干净的山泉水里,不然马上会枯死。但只要有泉水,丢几蔸根巴,不用施肥,不用杀虫,就会长成一大片,那可是标准的绿色食品呢。”
母亲对兰海的感情,可远不止这些。三十年前,母亲在大瑶山里当乡村教师时,还种过8年的兰海田。
当时的学校只有十来个学生。校长、教师、杂工都只一个,就是母亲。山里的泉水太冷,不能种稻谷,却很适合兰海生长。母亲利用每星期的劳动课,带领孩子们种了一丘的兰海。这东西在山里虽不值钱,但到了城里却是抢手货。有了这一丘兰海田,学生们的学费、书本费甚至买课本、铅笔的钱都有了。每到了收割季节,母亲就带着几个高大一点的学生,挑着兰海走二十里的山路去赶场,卖兰海的钱总是当时就给学生买了写字本、铅笔什么的,顺便就又挑了回来。一来一去四十里,母亲总是走得那么轻松,那么开心。
有一次,母亲赶出山到学区开会,顺便还要把学生的教科书带回来。出山时挑了一担兰海,打算顺便到圩坪上卖了,再给学生添点学习用品。开完会已是黄昏,莽莽群山已沉浸在一片暮蔼当中,天边尚余一抹金色的云霞,白云缭绕的山道间,间或传来一两声老鸦的呱噪声。母亲的额头上冒着细细密密的小汗珠,她必须在天黑完之前赶回去,那时间的山道上还有老虎出没,很不安全。天越来越黑,二十里的山路弯弯绕绕,母亲的眼里全是焦灼,白色的的确良小碎花衣裳全湿透了。终于,看到村口前那棵大枫树了,沿着那弯溪水还有几里路就到村子。这时,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和呼喊声,“妈妈--,妈妈--,呜--,呜—”原来母亲出山前,把姐姐和我托在一个乡亲家里,天黑了,我们格外想妈妈,就偷偷跑了出来,沿着那条熟悉的小道四处寻找。妈妈搂着我们两个,忽然惊出一身冷汗。这时候她才发现,这儿正是前些天传言有老虎出没的山谷!
村里有户外乡迁来的人家,父亲叫哑牯,穷得很,一家人住在亲戚家的牛栏里,衣不裹体的,吃了上餐无下餐,可是生个儿子却聪明伶俐。母亲非常喜欢他儿子,总是叫鸭婆崽(哑牯儿子的小名)来上学,可是哑牯却不肯,说家里穷,出不起学费,再说孩子上学了,没人放牛,母亲说那我给你出学费,哑牯也不肯,说人穷志不穷,不要人家的可怜。母亲上门劝学,一次又一次,哑牯就是不肯。母亲就说学费从勤工俭学的收入中支付,也就是卖兰海的钱中出,以后叫他儿子种兰海田的时候多出点力就行了,至于放牛的问题,母亲同村干部协商,下午的课1点钟开始上,3点钟放学,这样就不耽误农家孩子放牛。就这样好说歹说哑牯才同意儿子上学。于是鸭婆崽成了母亲的学生,也成了兰海田的主要负责人,每天下午3点钟放学后他就在附近看牛,顺便扯扯田中的杂草。就这样,鸭婆崽读完小学读大学,后来才知道村里的人根本就不同意给外乡人任何优惠政策,给他交学费的钱全都是母亲从自己那点菲薄的工资中挤出来的。
兰海割了一茬又一茬,春花开过了一季又一季,母亲在这条山道上走过了一遭又一遭,整整跋涉了八年,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走过。她从不觉得自己是在奉献,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当年上级准备大力宣传她,被她惋拒,她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成职责与本份,她至今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小学教师。靠着母亲那一亩兰海田,学生们没花过家里一毛钱,也没有中途掇过学,他们中有人成了国家干部,有人成了企业家。至今,远方的游子给母亲来信时,都亲切地叫她兰海妈妈。在他们心里,母亲就像那向水而生的兰海一样,高洁素雅,朴实无华。
至今,我们仍深深怀念那段艰苦而充实的瑶乡岁月,怀念生命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那一亩兰海田,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老师和学生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