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路乞是我2005年武汉中级干部培训时认识的一位美国朋友。他非常有意思,我比较敬重他。前几日一位网友的空间里记载了他的故事,看后,不由让我又想起他来,随后给他打了个电话,聊了聊近况。路乞,英文名字Ken
路乞是我2005年武汉中级干部培训时认识的一位美国朋友。他非常有意思,我比较敬重他。前几日一位网友的空间里记载了他的故事,看后,不由让我又想起他来,随后给他打了个电话,聊了聊近况。
路乞,英文名字KenRoihey,1939年生,一头灰发,1米93的个子,英俊挺拔,身体壮的象头牛。海军陆战队退役后,考取了美国犹他州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双学位。有35年的律师职业生涯,21岁在香港做义工传教,其间学会了中文、粤语,并爱上中国文化。他喜欢吃中餐,讨论中国历史,喜欢吟诗作赋。2004年春来到中国,因为他是个中国通,对中国书法产生浓厚兴趣,路先生经常到一些网站的书法论坛上访问,通过网络论坛结识了同样爱好书法艺术的黄石人孟顺波女士。且在长期交流中双方产生了感情。这样由于网恋就认识了湖北书法家孟顺波老师,从此成就了美丽的异国情缘。2004年9月,路乞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黄石,与孟女士完婚并定居黄石。他的故事很多,也很感人,路乞2004年定居黄石后,在赞美黄石山川秀丽、湖光美景的同时,也对黄石部分市民乱吐乱扔垃圾等不文明陋习提出批评,并亲身在黄石的大街小巷捡拾垃圾。后来在湖北武汉的街头,我们也常常看到他频频弯腰的美丽。他的行为不仅仅感染着那些丢垃圾的人们,也感染着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为一个外国老者在中国的大街上拾拣垃圾而愧疚,一些大学纷纷组织起来,集体上街拣垃圾,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集体拣垃圾的宏大场面。后来央视和香港凤凰卫视都播放了他的感人事迹。好多人曾被他这屡屡弯腰的美丽情景所震撼、羞愧、促动、折服。
人们不仅要问,路乞是什么动机来此作为的哪?是学雷锋吗?是嫌中国的马路太脏了吗?不是,记得在省图书馆和他交流时,他说在其他国家他也这么做。地球是大家的,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他是个环保主义者,他见不得自己身边有垃圾,发现垃圾他就会捡起来,他捡垃圾从来不会不好意思,他常常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捡垃圾,经常是看到别人随手扔掉垃圾,然后他俯身捡起来,扔进垃圾筒。妻子曾经极力反对他捡拾垃圾,不仅因为脏,还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以为他想借此出名,或是觉得他瞧不起中国。路乞说:“我捡垃圾,不是为了让谁、让哪个部门难堪,也不是认为中国是个垃圾筒,而是因为我爱中国,我认为中国是个美丽的国度。”他曾经跟在一个一边吃柚子一边随手扔柚子皮的女人后边,他并不厉声指责,只是跟在她的后边,她扔一块他就捡一块,直到周围的人都对那女人怒目而视,女人觉得不对劲,回转身看到一个老外手里捧着她一路上扔掉的柚子皮,羞红了脸,匆匆跑开。还有一次,他路过一家商店,一位漂亮的女店员把空纸杯扔到了他脚旁。他无奈地摇摇头,一言不发,弯下腰捡起纸杯走进店内,用一种极为严厉的眼光紧盯着这位女店员不放,并当着她的面将纸杯投进店内垃圾桶,弄得这位漂亮的小姐尴尬不已,惭愧地低下了头。虽然路乞没有一句责怪小姐的话,但我相信路乞先生的眼神和举止,将令这位小姐永生难忘。路乞每到一处都要捡起街头的垃圾,装进附近的垃圾箱,有时找不到垃圾箱,他干脆先把垃圾装进自己的口袋,等找到垃圾箱后再放进去。路乞说:我不教训人,我只教育人。我当着扔垃圾的人的面捡垃圾就是一种教育。路乞做的好事的确是小事,我们也很难把他的行为与政治挂钩,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行为与他的成长经历、环境、教育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环境的影响。无须讳言:中国人相对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国民素质还有一定差距,也确实存在着经济实力问题,但做人的问题不是一个纯经济问题,很大方面是理想、道德和世界观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不够、或不扎实。我们没能提供这样好的环境、案例。随波逐流、随弯就曲。没有责任感,没有远虑,只要能过河就不必再修桥。路乞不一样,他虽然看不惯中国人的一些行为,甚至痛恨一些人的举止,但他从不发一句牢骚,没有一句怨言,只是默默地做着也许不该他做的事,而正是这一点深深地打动着我,他知道我也曾是一名侦察兵后,我们聊得很投机,互赠了礼物,并携夫人和我拍照留了影。
审视自然,善待环境,为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让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路乞,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多年来,他认真践行着中国人的“身教重于言教”、“讷于言敏于行”、“少说话多做事”的古训,他的个人修养、人文素质,确实是我们某些人的学习榜样。最后让我套用毛主席的话总结他: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