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墨香(上)
作者:余丑时间:2025-03-17 05:19:06热度:0
导读:当夜幕降临,白天的喧嚣与烦扰渐行渐远退去,我静静地坐在荧屏前,捧一卷书,沏一杯茶,听一段曲,续一篇文。看着杯口雾气袅袅,我的心也会随着水底的茶叶渐渐舒张,思绪若清泉汩汩流淌……“茶,香叶,嫩芽。慕诗客
当夜幕降临,白天的喧嚣与烦扰渐行渐远退去,我静静地坐在荧屏前,捧一卷书,沏一杯茶,听一段曲,续一篇文。看着杯口雾气袅袅,我的心也会随着水底的茶叶渐渐舒张,思绪若清泉汩汩流淌……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婉转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尽洗古今人不倦,将如醉后岂堪夸。”唐代大诗人元稹把茶描述得是如此清雅动人。
我端至唇边抿一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余香满唇,充溢齿喉,沉醉于茶韵缭绕书墨馨香之中。人生如酒茶当歌,女人如茶香愈近。对我来说,文字是如茶人生的最完美演绎。
累年的走南闯北,跑过了许多城市,凡是卖茶叶的店铺我都会发现厅堂内摆着一套工艺精致的茶几、茶椅和小巧玲珑的工夫茶具,以附风雅。
我在许多地方也喝过功夫茶,一杯浓浓的工夫茶,泡出了多少优美动人的故事。虽然不是酒,却胜似酒,多少人为此而陶醉。
其实,功夫茶始创于潮汕。潮汕的功夫茶现在已是闻名遐尔,作为潮汕文化的精粹,已溶入了潮汕人世世代代的情感。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对潮汕工夫茶是赞叹不已,把它写进了诗文之中。
只要踏上潮汕的这方土地,你就会发现家家户户都备有功夫茶具,只要走进潮汕人的家门,客无亲疏,主人便会立刻冲泡起功夫茶来招待你。
一杯香浓的功夫茶,一番热情的话语,为你驱走疲倦,为你带来温馨。宋人杜小山说:“寒夜客来茶当酒。”郑板桥也说:“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福建出产茶叶,潮汕人善品茶道,喝茶追求色、香、味。潮汕功夫茶的发展,起源于潮汕,依托于福建。
潮汕人从小就喝功夫茶,是在茶水中浸泡长大的,如果让潮汕人分辩茶,绝对“OK”。我认识一个在深圳的潮汕女孩,自从02年大专毕业后,一直开着一家茶庄,差不多做了9年了,她拥有“高级茶艺师”证书。她对我谈起潮汕的功夫茶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
潮汕人原来是中原人。在秦朝的时候,因为战争的原因从中原移民闽南、广东东部。也就把中原的贵族茶文化带到了潮汕地区。
潮汕人的功夫茶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盛行广东的潮州府就是今天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据说潮汕人的功夫茶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而来的。
在宋代的时候,开始是上层社会谁家要是买得了好茶,就要请客,就会媲美“斗茶”。后来演变成了民间茶农、茶商的试茶评茶。
由于天天品茶,喝多了难受,于是就大杯改小杯形成了“小杯茶”,“小杯茶”由茶商传入到了潮汕。
而潮汕人喜欢喝浓茶,在历经了宋元明清漫长的历史岁月,茶具、茶叶和冲泡技术上渐渐地有了讲究,终于形成了家家备有功夫茶的用具,户户都喝功夫茶的“潮汕工夫茶”。
潮汕人喜爱喝茶,又好客。不分季节、不分白昼,这在广东是出了名的,被称为广东的犹太人。
从明朝中期饮茶之风就已经遍及潮汕地区,工夫茶的真正形成则是从晚清开始,据今有两百多年历史。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无论是富商官吏还是平头百姓,几乎家家都摆设了一套工夫茶具。
“寒夜客来茶当酒”,潮汕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婚丧嫁娶、拜祖祭神处处以茶待客,喝工夫茶成为了潮汕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俗文化。
潮汕人喝工夫茶有“茶三酒四游玩二”的情趣讲究(意思说最好是三人一起喝茶,四个人一起喝酒,两个人一起出门游玩)。
茶叶的品种很多,有绿茶、红茶、白茶、花茶、黄茶等;味道也很多,有甘甜的、有清香的、也有苦涩的。茶是用嘴喝的,但是需要用心去品味。
广东人喜欢喝铁观音和潮汕产的单枞茶,但潮汕本地出产的单枞茶数量不是很多,主要喝的还是铁观音、大红袍、龙井、毛峰、碧螺春等。
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始俑作者,潮汕人喝茶,称为“夹爹”。潮汕人把自己的特有的沏茶过程称之为“功夫”,所以在广东,只要一提到“功夫茶”三个字,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潮汕人。
功夫茶那是潮汕人一种极为讲究的泡茶的方式,潮汕人泡沏工夫茶已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程序。
第一道洗杯,就是用开水把茶杯和茶壶这些茶具洗干净。称作白鹤沐浴。
第二道落茶,就是把茶叶放进茶壶里。称作乌龙入宫。
第三道冲茶,就是当滚水二沸的时候,可以提铫冲茶了,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称作悬壶高冲。
第四道刮沫,汤进茶壶必定会冲出一些泡沫,刮沫就是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称作春风拂面。
第五道倒茶,就是把泡一,二分钟之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称作关公巡城。
第六道点茶,就是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称作韩信点兵。
第七道看茶,就是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称作鉴尝汤色。
第八道喝茶,就是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称作品啜甘霖。
当我长途跋涉在尘世之间身心扰攘之时,我就会捧上一盏香茗,来打开文字的木窗,醉人的茶香,晶莹的文字,茶韵墨香伴随着我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华的茶魂就是讲究茶道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