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台灯
作者:杂舞时间:2025-04-11 19:21:18热度:0
导读: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在我3岁那年,妈妈因病早逝,爸爸为了解决我们一家四口的生计问题长年奔波在外,把哥哥和姐姐寄养在外公外婆那儿,我则是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的。在我还末上学的时候,爷爷身体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在我3岁那年,妈妈因病早逝,爸爸为了解决我们一家四口的生计问题长年奔波在外,把哥哥和姐姐寄养在外公外婆那儿,我则是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的。
在我还末上学的时候,爷爷身体还算结实,在后门山种了一些水果和庄稼,每天早出晚归;奶奶在家操持家务,照看小孩———就是当时那个尚且年幼的我。从小,我就爱听奶奶讲故事,特别是在睡觉之前。当爷爷因为劳累了一天早早地进入梦乡时,奶奶则轻声细语地讲着“小红帽”、“傻女婿”的故事哄我入睡。家乡那时还没有通上电,家家户户晚上大都点蜡烛,小时候的我和其他孩子一样———怕黑,于是每晚陪我入眠的除了“小红帽”和“傻女婿”,还有烛光摇曳中奶奶慈祥的脸。
可是,睡觉时点蜡烛是不安全的。奶奶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煮饭,然后是喂猪、拔草、洗衣服,还得“侍候”我这个“小祖宗”。晚上讲故事,奶奶经常讲着讲着就睡着了;因为蜡烛是放在床头柜上的,家里老鼠又多,细小的蜡烛常常被打翻,这对于住在土木结构房子里的我们是极其危险的。
于是,奶奶的第一盏“台灯”诞生了。奶奶把每次点蜡烛时流下的蜡烛油收集起来,足足有一铁罐,然后对蜡烛油进行加热,使其熔化成液态,在中间插入一根较粗的棉线,待其凝结成固态,一支特大号的“蜡烛”就制成了。奶奶不但解决了晚上点蜡烛的安全问题,而且变废为宝,真算得上心灵手巧啊!
奶奶的第一盏“台灯”一直用到了叔叔结婚为止。那时,家乡已经通了电,婶婶嫁过来时按当时的婚俗带了家电:一台黑白电视机,一架“三用”(收、录、放)机,还有一盏台灯。
叔叔婚后不久就带着婶婶去乡里工作了,他们把那盏台灯留给了奶奶,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台灯对于奶奶——准确地说是对于我有多么的重要。
这盏台灯十分美观,红色透明的灯座,黄色绣花的灯罩,柔和的灯光给人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每个夜晚,我就在这样一种美好的感觉中入睡,奶奶的故事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上小学后,在老师要求我“独立”的几番教导下,我晚上离开奶奶,自己一个人睡,而奶奶却离不开她的台灯了———当时,爷爷已经去世,年近古稀的奶奶身体每况愈下,晚上起夜的次数越来越多,那盏台灯陪伴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不眠之夜。
我读中学的时候,奶奶的台灯在经历几次“大修”之后光荣退休了。奶奶在日夜牵挂她身在千里之外的孙儿的同时,也常常念叼着她那盏心爱的台灯。作为奶奶最疼爱的孙儿,我没让她失望,每年都会为她捧回许多的奖状或荣誉证书。高中二年级,我参加学校运动会,为班级争得多项荣誉,一盏触摸式台灯成了我的奖品。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呀,我终于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去报答奶奶,虽然那还不及奶奶给予我的千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