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缘
作者:玉照时间:2025-03-31 18:04:59热度:0
导读:第一次看到青花瓷器是在很多年前。那一年我十四岁,举家刚刚迁回京畿,租住在郊区的民房。记得是在一个夏日,母亲派我去送房租。房东的房子在村子中心一棵古老的槐树下,黑漆的大门、院子很潮湿、深邃,“苔痕上阶绿
第一次看到青花瓷器是在很多年前。
那一年我十四岁,举家刚刚迁回京畿,租住在郊区的民房。记得是在一个夏日,母亲派我去送房租。房东的房子在村子中心一棵古老的槐树下,黑漆的大门、院子很潮湿、深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几株月季高大得竟象乔木,比我高出一头还多。
进到屋里,房东大爷热情的招呼我,家里很平常的摆设。我忽然看到那老旧的柜子上摆着一只非常漂亮的瓶子,我一下走过去,爱不释手地说:“大爷您这瓶子真漂亮,”大爷笑笑说:“不知哪儿来的,没人注意过它。你这小丫头到喜欢。”晚上在院子捉萤火虫玩,忽然有人敲门,原来是房东大哥。手里捧着那只漂亮的花瓶,刚下班回家父亲就让他送来给我,说是我喜欢。我激动的很,喊母亲,母亲满脸的不好意思,大哥说,老爷子说了送给小姑娘了,难得她喜欢。
很多年以后兴起了收藏热,“鉴宝”栏目热播的时候,我的朋友因为身体不好,刚好赋闲在家。他一下子被美丽的青花迷住了,买了很多书痴迷的学习,终于有一次从网上买到两只瓶子,一只是青花缠枝莲的大粥罐,一只是美人对弈的赏瓶。买时的喜悦,等待时的忐忑,看到实物的激动,使得已经过了不惑的朋友忽然年轻的象个孩子。东西寄来了,小心的打开包装,两只漂亮的瓶子一下子,照亮了我们的眼睛,就象是眼前忽然走来了两个美丽女子。养眼,养心。
毕竟是第一次出手,心里没底。于是我辗转的找到了一个朋友,她介绍给我她的博物馆朋友王老师。于是在炎炎夏日,我怀着很焦灼的心等候在博物馆门口。王老师来了,很清瘦的样子,见到我很奇怪,在他眼里喜欢老东西的都应该是有点年龄的人。老师仔细看着讲着,东西对,都是清末的。他还告诉我,收藏讲究个缘分,如果你第一次买对了,那就说明你和这些老物件有缘,我欣喜的回去告诉朋友,他兴奋的直搓手。
也许是因为王老师的话,朋友一发不可收拾,每日都要上网去买,接下来却连连失手,
我几次去给他鉴定,东西还没从包里全部拿出来,老师就说不对,我惊讶,恳求人家再好好看看。老师笑着说,慢慢悟你也就明白了,现在回头再看那时买的东西,自己都会笑。太假了
朋友很沮丧,我忽然想起我儿时的那只瓶子,在十一回家的时候和父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它,才看出那是一只青花四君子纹龙耳瓶,高约三十公分,瓶底下竟然赫然写着蓝色底款----大清乾隆年制。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捧着它一路坐火车回来。第二天中午,阳光正洒在它的身上,滑润晶莹,美极了。刚好邻家的小姑娘来玩,她蹲下来抚摩着它,说,阿姨这个瓶子真漂亮。我一下子想起了我的儿时,仿佛是穿过时光隧道的情景再现。
拿去给王老师看,他连说是精品,品相好,寓意美,把它送给了朋友,朋友兴奋的夜里都要起来摸一摸它。也许是沾了它的灵气,朋友很快对瓷器有了感觉,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
对知识的渴求,对瓷器的痴迷,于是又辗转的结识了省里著名的收藏家李老师,师从于他。那是一个和瓷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很多瓷器鉴定最后意见都以他为准。声音洪亮,目光炯炯的他,家里满是瓷器,老人总是耐心的讲解每个时代的特点,美在哪里。有空时,我们就常常去老人那里,在那里学到了许许多多,几乎所有有关瓷器的知识,老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还有许多文学典故历史知识。老人还擅长修瓷,每一件修复后让你看不出任何破绽,有些不完整的瓷器,摆在那里,也象断臂的维纳斯那样美。
如今我的朋友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鉴赏能力,有了一双慧眼,瓷器改变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性情。我常常对身边的朋友说,辨别瓷器的关键,是能否感受到古瓷的韵味。就象女人,很多女人可以称赞她漂亮,但能称的上美丽的却很寥寥。而瓷器无疑是个美丽的女子,因为她有内涵有味道有岁月的沉淀。
这就是我和瓷器的故事,每个阶段都有一位可爱可敬的老先生,我深深的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