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民谣
作者:降龙伏虎时间:2025-04-17 21:36:02热度:0
导读:“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没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是说民勤自古以来就很贫穷,且多灾多难,无数乡亲背井离乡远去他乡逃难。民勤没天下人,还是因为民勤贫穷,尽管民勤县就在古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上,历史上商贾驼队多
“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没天下人”。
天下有民勤人,是说民勤自古以来就很贫穷,且多灾多难,无数乡亲背井离乡远去他乡逃难。
民勤没天下人,还是因为民勤贫穷,尽管民勤县就在古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上,历史上商贾驼队多经此地,但是鲜有留居当地的。近代兵灾人祸,河西走廊更是个让人闻之丧胆的地方,更没有外地人来此定居了。现代环境恶变,青土湖里不见一滴水,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民勤县握手创造了条件,民勤已经被沙漠包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人们更不愿来这样的地方安家了。
其实,说民勤没天下人,这话本来就不对。追溯民勤人的远祖,大都是明代洪武年间的移民,历经数百年后,如今的民勤人很难说清楚自己的祖籍到底是在哪里,但是山西移民后裔较多是不争的事实,“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数百年来民勤人口口相传的民谣。
历史上民勤县经历了多少次劫难,我没有做过考证,可我知道,仅在上世纪,故乡民勤就曾两次因为天灾人祸而被迫迁移。一次是在民国十八年,据老辈人讲,春节前后民勤下了罕见的一场大雪,深可没膝,直到开春积雪尚未化尽。这年四月,西北回民军阀马仲英在血洗了与民勤相邻的永昌县城后向民勤城开来。军阀借口进城暂住,被县民团拒绝,于是马仲英率部打进民勤城,杀害了县教育局局长王步云,激起民众公愤,配合民团奋起抗敌。然而,县城终被军阀占领。作为报复,军阀在民勤制造了屠城事件,屠杀民众达四千三百多人,伤者无从计算,焚毁房屋无数。天灾人祸,误了春耕,当年民勤几无收成。是年,大批乡民外出逃荒。不仅如此,军阀连年混战,兵员急缺,四处抓丁补充兵员,壮丁们为了躲避抓丁,纷纷舍家外逃,实在丢不下家的,狠下心来把自己右手的食指剁掉,制造人为伤害。没有了食指,拿枪打仗就不方便,避免了抓丁的苦役。但是手指不全对家中的生产劳动也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了生产能力。我的一位远亲杨继鸿大爹就是这样自己剁掉了右手食指,从此再也不能握紧锹把。
乡亲们另一次大规模地逃荒是在六十年代初,连续几年没有下雨,民勤人赖以生存的石羊河几乎断流,下游地区颗粒无收。民以食为天,天却塌了,国家的救济粮迟迟发不下来,几乎家家都有人饿死。穷则思变,与其死守在家里饿死,还不如出去找口饭吃,说不定沙漠外头有理想的乐土呢。于是,民勤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逃亡开始了。然而当时的人民政府不允许村民外出逃荒,派了民兵日夜把守在村口路边,村民们可不管这些,民兵总没有村民多,你拦住这家走了那家,拦住那家拦不住这家。到了最后,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事也不再过问了,呆在家里也是个饿死,还不如放开让乡亲们去逃荒,能出去一个是一个,能活下一个是一个。
人们以为旱情只是局部的,出了沙漠日子就好过了,可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想到,1960年的大旱是全国性的,到处都是逃荒的人流,到处都有饿死的尸体。起初,我的逃难的乡亲们多是到离家不算太远的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落户,可是号称“塞外粮仓”的河套平原也承载不了这么多的饥民,我的乡亲们只好足不停步地继续向西逃亡,奔向更为遥远的新疆、青海甚至西藏。简直无法想象我的乡亲们在那些饥寒交迫的年月里是怎样做出了这样明智的判断,历史告诉我们,当时整个国家都在挨饿,中原地区更是饿殍遍野,人口越多的地方粮食越为紧张,而西边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灾情危害相对要好得多,从而收留了更多的难民。
我的父亲是那一年跑出来的,爷爷奶奶带着三姑和父亲、叔叔,伙同村里的许多人,在一个深夜里离开了村子,口粮是几斤粗粮和提前宰杀的一只不足三十斤的小猪。爷爷早年来过阿拉善,知道这边人少牲口多,日子好过,人们待人也热诚。爷爷一家人走进了东边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只是爷爷的估计过于乐观了,腾格里沙漠汉语的意思是“天一样大的沙漠”,腾格里沙漠已经不像十年前他牵骆驼时那么好走了,当年他骑骆驼从家乡横穿腾格里沙漠到阿拉善只需七天时间,可是那时饥肠辘辘的他们走了十几天才走到沙漠腹地,路遇三三两两逃荒的人们络绎不绝,到处都有哀哀的哭声和倒毙饿殍的森森白骨。一场白毛风过后,爷爷一家和一同出来逃荒的村里人走散了,叔叔已经饿得走不动路了,爷爷捡来一只毛驴蹄子烧烤着给一家人充饥。父亲说,刮白毛风的那处沙漠叫“旱马岗”,风大沙急,意思是连马都走不出去,外出逃荒的人大多是在那片沙漠倒下的。爷爷一家人是幸运的,他们活着走出了腾格里沙漠,在他们身后留下了无数饿死的冤魂。正如爷爷说的,阿拉善人民是善良而热情的,接纳了爷爷一家人,那一年我父亲十二岁,叔叔只有九岁,从此我的前辈告别故乡甘肃在阿拉善草原上扎下了根。
我的母亲也是民勤人,年幼的母亲可没有父亲那样的幸运,挨饿那年母亲只有十一岁,和小她三岁的五姨饿得走不动路。姥爷狠着心把走不了路的母亲和五姨锁在老屋里,拉着姥姥外出讨饭,走到村口姥姥说什么也不走了,“要死一家人就死在一起”。姥爷把仅有的一点吃的留在家里,自己饿着肚子去上工。母亲和五姨活了下来,我的姥爷却不幸去世了。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姥姥的感激,正是因为姥姥对子女不弃不离的深爱,我年幼的母亲才得以活命,因为姥姥过人的胆识和求生的勇气,我的母亲才能在困难中成长。由而,母亲才能温暖地把我孕育在怀里,给我一个健康的生命和完整的人生。母亲曾经说过,姥姥去树林里采摘全家人充饥的树叶树皮时发现了一头毛驴,当天晚上姥姥就把毛驴偷偷地牵回家里宰杀了,那头无主的毛驴救了母亲的命。听了母亲的故事我常常在想,一个年过半百的农村妇女,两个饿得下不了炕的孩子,是怎样不动声响地把毛驴这样的庞然大物宰杀藏匿起来的,这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答案其实也很简单,人,总要生存,活着比什么都强。
母亲还曾讲过一个故事,挨饿的年月里,起先政府是没有什么救济的,后来就有了救济粮,每人每天仅仅二两粗粮。二两粮食怎么够吃呢?但是,尽管只有二两粮食,毕竟是有了吃的了,大人们把粗粮做成稀稀的面糊汤给孩子们吃。当时村子里饿死的人太多了,家里死了人也没有力气去村里、邻里打招呼,只在自家院门口垅一捧火就算告知了,村里派人抬出去草草埋掉。母亲的邻居家有五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