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晚报改变人生
作者:复资时间:2025-04-17 13:00:48热度:0
导读:那是1998年的初秋,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至今清楚记得,当我拖着一个大旅行箱,随着人群从济南火车站走出来时,望着头顶的蓝天,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林立的高楼,我对自己说:这就是济南了,我漂泊的脚步将
那是1998年的初秋,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至今清楚记得,当我拖着一个大旅行箱,随着人群从济南火车站走出来时,望着头顶的蓝天,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林立的高楼,我对自己说:这就是济南了,我漂泊的脚步将停留在这里。
一个人来到这陌生的城市,我要给自己先找一个安身的地方。头几天,我忙着找中介,看租房广告,最终和一个在公司里上班的女孩小姜合租了一套一室一厅。属于我的那一间很小,大约只有10平米,四壁空空,连窗帘都没有。我先去旧家具市场买了一张单人床、一张写字台,一个简易衣橱,然后又去小商品市场买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窗帘,我买了一幅橘黄色有百合图案的丝绒窗帘,因为橘黄色是温暖的颜色,橘黄色的窗帘能给我这个异乡人带来温馨的感觉。夜晚,安置好所有的家具、物品,我把窗帘垂下,打量着自己在这个陌生城市里布置的新家,确切的说,是一个舒适的小窝,我告诉自己:下一步就是找工作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跑人才市场,早出晚归,像上班一样,其实是去找工作。我跑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去了所有的人才市场,投递简历,推荐自己。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我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心里很焦急也很泄气,简直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一天下午,我到一个公司去应聘,负责招聘的主管看了我的简历说:“我们要招本科以上学历的,虽然你有工作经验,但是你这专科学历恐怕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从那家公司出来,我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前途渺茫,在我的面前,没有一个清晰的未来,一个外地女孩,怎样才能在这里生存下来呢?郁闷的心情无法排解,于是我走进繁华街市上最大的新华书店,希望在书籍中寻求一丝心灵的慰藉。站在一排排书架间,慢慢的浏览,我抽出了一本《简爱》,翻了几页,又放下了。一会儿又折回来,再翻,看看书背面的价钱:23。8元。尽管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没有收入,应该是不能乱花钱的,但是内心的起伏跌宕需要这本书来抚平。徘徊许久,在下了很大的决心之后,我来到收银台,买下了这本《简爱》。晚上,坐在灯下,摊开在这个陌生城市里买的第一本书,我郑重地在扉页写下:做一个像简一样坚强自信的女子。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找工作的事在第二天有了转机。
那天,我又奔波了一天,依然毫无所获。晚上,我疲惫地回到租住的小屋,同住的小姜安慰我说:“先别着急,找工作的事得慢慢来,我这儿有一份《齐鲁晚报》,你看看吧,上面有很多招聘信息。”我接过报纸,缓缓地翻着,一条招聘广告映入眼帘:某报社招聘记者。再仔细一看,所有的招聘条件我都符合!我仿佛从黑暗中看见了光亮,拿着那张《齐鲁晚报》,激动不已:明天,明天一定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切如我所愿,经过几轮笔试、面试,我顺利地被报社录用为记者。我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阳光倾泻进来,豁然开朗。每天早晨,当我走在上班路上时,微风拂过发梢,我昂首挺胸地走着,手里拿着当天的《齐鲁晚报》,无忧亦无惧。经历了灰暗的阴霾的日子,是《齐鲁晚报》给困境中的我带来光明,通过她,我终于被这个城市接纳,生活也因此得到改变。
现在,9年过去了,我——那个当初孤身一人来到济南的女孩,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有温暖的家,还有了可爱的女儿。《齐鲁晚报》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她,欣赏她,感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