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最近读了已故作家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感觉很亲切,很熟悉,也从中获得了一份对生命的思考。我知道,在史铁生眼中,地坛是他人生托付的一片清净场地,在那里他获得了一份心灵的洗礼,或者说,他在那里寻得了人
最近读了已故作家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感觉很亲切,很熟悉,也从中获得了一份对生命的思考。我知道,在史铁生眼中,地坛是他人生托付的一片清净场地,在那里他获得了一份心灵的洗礼,或者说,他在那里寻得了人生的去向,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园子——指的是故园,是他日日去的地坛。没有多少人去踏越,本来是一处荒弃掉的皇家园林,缺少管理,所以很少有人问津,这倒成了他绝好的去处,别人去上班,他就独自摇着轮椅到园林中散步,思考,消磨着时光,别人下班,他就又摇着轮椅独自回家,有时是满天繁星,才会恋恋不舍地回去。这样他就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地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对夫妻,一个女孩,都成了他思考与观察的对象,而正是有了这次人生的邂逅,才成就了他的文学价值观,让中国当代文坛多了一颗璀璨的文学之星。现在,他走了,带着微笑与思考。或许他依然没有走远,只是又一个人在那片园子里转悠,思考。
现在已没有多少人可以这样有缘结识到这么一个园子,也很少有人再会这样让生命在孤独中思考。其实,中国文坛缺少的不是园子,而是缺少一个耐得了那份寂寞的灵魂。现实中,更多人是在浮躁中追寻着所谓的人生价值,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虚浮的金钱世界,所以最终是一无所获。
之所以说我对《我与地坛》熟悉,亲切,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我生命中,同样也有这么一个园子,一个可以值得我留恋的地方。只是我说的这个园子不再是皇家园林,而是一片十足的菜园。在我家附近,我同样可以日日都可以看到,而我每日也会时不时地到那里转悠转悠,寻找一份心情的安静之处。有时是为了专门到那片园子除草,施肥,有时是为了看清晨满园子蔬菜叶面上粘附的微露,有时是为了看一道残阳笼罩着园子形成的雾霭。总之,我在那里看到了一片恬静自然的世外桃源。
那个园子是自由通畅的,阻隔不了任何人的脚步。有时,天气晴朗之时,家里的猫咪也会悄悄地溜进园子,在蔬菜层中乱转。也许,它们在这里寻到了一个绝佳的可以大小便的场所。轻轻地脚步,不带一点声息。我和猫咪偶尔也会相遇,在四目相对的瞬间,我看到了一对惊恐的眼神,也许是我打扰了它们的雅兴,所以我也假装没有看见它们,避开目光,只要它们不破坏种植的蔬菜,那就随它们去好了。这片园子同样也是属于它们的,园子的门,它们也是知道的。
我一天所能在园子里呆的时间不长,通常是选择一天的清晨和黄昏的时刻,因为这段时间最清静,也是我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一天之中,我也是独自偏爱清晨和黄昏,它给予了我许多单独相处的空间。清晨是一天的最初时段,万物刚刚从睡梦中清醒,一切都是那么欣欣然的样子,充满了生机,给人充沛的精力和无限遐想的空间;而黄昏又是忙碌了一天之后,一切又都恢复平静的时刻。而一年之中,不管是春天的黄昏,夏日的黄昏,还是秋日的黄昏,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我也是无数次在园子里领略了黄昏的美丽,品到了黄昏的孤独。在这样的时间里,可以用心地过滤一天中所走过的路,所说过的话,所做过的事,患得患失,总之,这样地用心沉淀的一天,才会成为生命历程中有价值的一天。在园子里思考问题是不用担心有人会打扰你的。满眼的绿,满目的柔柔光线,恬静闲适的时刻,它们都似会说话,会与你心灵沟通的伙伴,从中可以解读到许多人生的真谛。比如一粒菜种子,从最初埋到土壤——不管这片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它都依然会准时发芽,微微地探出头,是个陌生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从此几个月之内,你都可以与它为伴,精心地侍弄着,看着它一天天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每一次变化对心灵来说都是一次喜悦,一分收获。其实,纵观人生,整个人生的旅程不就似一颗种子的成长过程吗?什么富贵显赫,什么飞黄腾达,什么新潮的思维,我们都似遍布在这个星球不同角落的一粒种子,碰到了一片合适的土壤,合适的水源之地,就会扎根生长。生命的价值就在于那片环境中释放了绿意,证明你的存在,你的成长与绽放,仅此而已。如果说还有什么,那就是你没有因为自己的生长而危害到了别人的生存,这个世界需要自我的生存,也需要相互相容的默契。
记得诗人徐志摩曾说过:“你要发现你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一个地方,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是的,我独自在这片充满了温馨的园子里,发现了生活的真,人生的美,所以,园子无疑在我生命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我的乐园,是我心灵获得沉淀的净土。

201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