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该是一种姿致,于独木桥上,颤巍巍地擎一片桑叶,是寻养蚕人?还是?是个许愿的季节,士,着一身青衫,从秋菊开遍的南涧,不带吴钩,不负箧履,只消一管洞箫,在清流间停舟暂问,恐是老乡,欲往何方?唇未启,泪已千
该是一种姿致,于独木桥上,颤巍巍地擎一片桑叶,是寻养蚕人?还是?
是个许愿的季节,士,着一身青衫,从秋菊开遍的南涧,不带吴钩,不负箧履,只消一管洞箫,在清流间停舟暂问,恐是老乡,欲往何方?唇未启,泪已千行:伊是代父从军的女,伊是戍卒的妻,是红莲,是织女.
落在谁家,早早起?屋后的桑园,采来,铺满,冰凉凉的小身段,正缓缓爬,一眠一蜕皮,一蜕一个样,而三眠之后的大眠才是它真正的蜕变,此时,它不吃也不动,入定般昂着头,注视着一个方向……他会从哪个方向,悄悄走来,走来破茧……
这样的夜晚,静谧得只适合倾听,可伊硬要咬破,向一个旅人来抖落:说啊,是来寻十二年前葬送的自己;看啊,琉璃烟熏的扑火素描,听啊,北斗长勺欲把伊的心事再次舀起。
又问:伊的擎“绿”已成传奇,已成罗绮,只是偶遇的我,两手空空,无以相赠,一曲萧声,可否愿听?千行顿成断句:这绿是荫,是锦绣,是先祖舞成的千年翠羽,而今,桑园田田却不闻采桑之歌,沧海蓊郁却不见桑林之舞,隐者已随诗经远去,再也不遇并舸之女!萧,不听也罢,是中年才有的离殇,知音便好。伊,无父无夫无子,赤条条不如归去——月明风清之夜,看那荒原之上,沉沉一段笺影。擎绿,只为年年今日,拂尘。
双目投向一隅,但见万木萧簌,秋风动鼓,满地落叶铿然,似万蝶起飞。略一揖礼,伊不再说,士不再问,唯见清风抚动各自的衣袂,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