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故乡的芦苇塘在小河边,面积很大,春天天气转暖,河边的小草泛绿的时候,随着气温一天比一天升高,芦苇塘里好像一夜之间,就会钻出许多尖尖的小脑袋,那么的顽皮、可爱,我们小孩子常常对着小芦笋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故乡的芦苇塘在小河边,面积很大,春天天气转暖,河边的小草泛绿的时候,随着气温一天比一天升高,芦苇塘里好像一夜之间,就会钻出许多尖尖的小脑袋,那么的顽皮、可爱,我们小孩子常常对着小芦笋发呆,惊诧于他顽强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常常是山羊和老黄牛的口中美餐。常常是今天将它吃掉,明天就会酿出来。随着芦笋一天天长大,它就会长出嫩绿的叶子,芦苇也会一天天长高,那里可是我们小孩子捉迷藏的好地方,只要是自己不故意暴露,在深深的芦苇塘里藏起来是很难找到的,直到一方认输或求饶才肯出来。有时候就藏在小朋友们的背后,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静静的芦苇塘藏着童年的乐趣。
到了上学的年龄,通常也糊弄大人,通常是早来晚走捉迷藏,有时候,玩的起兴,竟忘记了上学,时常挨老师罚站。晚上放学捉迷藏竟忘记吃饭,常常是日落西山,星光撒地,家大人扯着嗓子呼唤乳名才恋恋不舍地离去,免不了大人们的一顿责骂,但我们仍然是“恶习”难改,依然是我行我素。
到了阴历端午节前后,芦苇就长成了很长的叶子,将芦苇嫩绿的叶子褪下来,扎成整齐的一把把,拿到集市上卖钱。那时芦苇塘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为了卖个好价钱,发动全村男女老少都到芦苇塘里褪苇叶子,将苇页扎成把,整齐地放在篓子里,装满马车,就拉到集市上叫卖,队里换几个钱。只有卖剩下的、人家挑剩下的苇叶回来才分给各家。听老人们说,端午节那天大诗人屈原在官场上受人排挤,怀才不遇投汨罗江而死,人们怕他的尸体被鱼虾所食,用苇子叶包成香喷喷的粽子投到江里喂鱼喂虾,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每年的端午节,每家都用苇叶包成粽子糯粘可口、香甜四溢的粽子纪念屈原。那时,我还不知道屈原是谁,就觉得他不够意思,还跟我们小孩子们抢东西吃。
夏天,芦苇塘里积满了水,微风吹过,沙沙作响,像蛇在爬动,大人们为了阻止我们小孩子贪玩,吓唬我们说里面有许多水蛇,如果你打搅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就会一起攻击你,爬到你身上,将你缠住,沿着你的耳朵、鼻子和嘴,爬进你的肚子里,咬断你的肠子,钻透你的肚子,吃你的肉,喝你的血,直到死去。大人们说的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跟真的一样,着实把我们吓得够呛,躲得远远的,生怕有蛇从芦苇塘里爬出来,钻进肚子,咬断肠子。大人们的这招还真的很灵,夏天谁也不敢到芦苇塘去玩耍了,大人们再也不用操心了。现在想起来,小孩子们再机灵,也鬼不够大人,没有小孩子识破那是大人们的“阴谋诡计”。
秋天,芦花飘动,摘一朵芦花,往脸上蹭,轻轻的、痒痒的、柔柔的,像牵住恋人的纤细小手,像电流传遍全身。想起了人戏画船鱼戏浪,风惊芦苇鸟惊喧,一城芦苇半城塔的诗句。深秋,不时有鸟儿在芦苇上掠过,站在芦苇上啾啾叫着,好像在和我们告别,我没有见过白洋淀的芦苇荡,但我更喜欢家乡的芦苇塘。
初冬时节是收割芦苇的好时节,那时芦苇已经干了,村集体按人口将芦苇塘划分成几十段,自己家收割自己的芦苇,打成捆,竖靠在自家的房山墙上,等完全晒干了,再请来织席的师傅比照自家的土炕,织成崭新的炕席,等到过年的时候铺上,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那时我们村家家过年都有新席子铺,别的村很是嫉妒。
后来,故乡也乘着改革的春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当时分光政策,芦苇塘也分到了一家一户,由于每家分的都不多,边界很难分明,常常产生一些边界纠纷,有人带头将芦苇根刨出来,从此就遭受了灭顶之灾,生存了几百年芦苇塘就这样消失了。
我时常想起儿时随风摇曳的芦苇塘,曾给我童年带来欢乐的芦苇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