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字辈
作者:仙气时间:2025-04-11 16:08:13热度:0
导读:家谱字辈,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根脉。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
家谱字辈,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根脉。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家谱中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其内容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和商议族事的场所,分总祠、宗祠、支祠和家祠,家祠也称家庙。祠堂修缮,全族姓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祠堂的建筑宏伟气派,风格独特,多为木质的仿古建筑。修建时,在选址、朝向、形式、布局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用风水宝地来表现“天人合一”的理念:供奉神位、纪念先祖,财运亨达,克振家声。
族长组织写谱,也叫“打谱”,其费用按丁收取。一本完整的家谱,以现当代为例,家谱大致包括六大部分的内容,即序言、家族简介、人物志、世系表、世略表、后记。
姓氏字辈是家谱的核心。家谱字辈,是同族间、同辈者名字中用同一字来取名,所要遵守的规则,这样才能做到世次不乱,辈分分明。字辈取名,又称字派、行派或祧字。
过去,人们的姓名多为三个字,一般说来,第一个字是姓氏,姓名中间的一个字就是字辈,姓氏和字辈再加上所取名的一个字,就是一个人的姓名。如我们村里的老书记叫周泽林,周总理的“周”就是姓,毛泽东的“泽”就是字辈,林彪的“林”才是大名。
相对来说,把字辈放在后面来取名的少。如鲁迅先生叫树人,二个弟弟分别叫作人和建人,也不知周氏三兄弟是不是“人”字辈,不予深究。但也有把学名和小名都用上字辈的。其一,学名的字辈依然放在中间,如有这样一家人,家庭是地主成份,所养三子,为“爱”字辈,取学名分别叫爱国、爱民、爱党。单独念倒没有什么,还能体现出“三热爱”政治意义;但组合起来念,就是“爱国民党”,在抓阶级斗争的年代,则反动透顶,批倒批臭。其二,在农村,称呼小名时往往省掉姓氏,实际上只喊出二个字来,第一个字是取名,第二个字则是字辈,也就是取小名把字辈放在了后面,这种情况在农村里多得很。
如我老家的表叔,是一位跑江湖的艺人,没有文化,但有才艺,会编会唱渔鼓。所养四子,辈份是其姓氏的“章”字辈,所取的小名分别是荣章、华章,富章和贵章。他们和我一般年龄,都是我小时候的玩伴,什么“荣华富贵”的,大集体时,不也同我一样,衣衫褴缕、食不果腹。直到现在,四老表也没有成什么大气,种几亩憨田,做点小生意。也有子承父业的,闲时,十里八乡去拍渔鼓筒子赶酒。“老哇(乌鸦)嫌猪黑”,想起自己漂流在外,也不是在讨生活吗!
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好听的名字,含义深刻的名字,也未必能升官发财,不中听的名字也不能说它不好。如范进中举的“进”字,在我教书的时候,给学生取名根本不会用到这个字,怕孩子们以后考不上大学。范进中举是54岁,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一直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好不容易中举后,能尽享高官厚禄,由于他欢喜过极,结果变得疯癫,“干泥巴糊不上壁”,天生的苦命,悲哀!再说这“进”字,“进”字是由繁体的“進”简化而来,繁体“進”字是由“走”和“佳”组合而成,意为渐入佳境,越往前走会越好。而简化后的“进”,则是“走”和一口“井”,意思就是越走越狭隘,越走越无路可走。现如今,谁还敢说这个“进”字不好。“清(清朝)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如要是在古代还得避讳,决不能轻易说出口,即使是谈到含有这个字的词语时,也要小心绕过,用谐音作代也不行。
谈到避讳,古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之说。为亲者讳,意思是说,给小孩取名要避讳祖先的名号,即使是乡贤的名号也得避开。
宗族房头有大房和幺房之分,辈份又有前辈和晚辈。大房和幺房指的是:上辈的兄弟中大儿子就是大房,最小的幺儿子就是幺房。“幺房里出前辈”,过去,人们生儿育女多,“四十九,养幺狗”,婆婆跟媳妇挺倒养,有的媳妇反过来去伺候婆婆坐月子,也并不稀奇。有兄弟姐妹中,最大的可能和最小的相差二三十岁的,这就造成大房在传宗接代上,大房要比幺房早个几十年。也可能大房孙子年龄跟幺房的儿子一样大或者还要大,辈分却高了一辈。“人小职份大”,大房孙子你就是再大,也是幺房儿子们的晚辈。
辈分在农村是严格的,也是比较讲究的。“乱亲不乱族”,就是说亲戚之间的辈分可以混乱,但在家族中的辈分必须是清清楚楚的。是前辈就是前辈,是晚辈就是晚辈;不能前辈不像前辈,晚辈不像晚辈;晚辈必须尊重前辈,前辈必须照顾晚辈;晚辈称呼前辈,当喊爹爹的喊爹爹,当喊叔叔的喊叔叔,晚辈不能以为自己的年纪大,对前辈直呼其名,这就是讲究,也是家训。
举个例子,李姓是我老家的大姓,有王姓的两姊妹都嫁到了李姓,姐姐的丈夫是李姓的前辈,而妹妹的丈夫则是晚辈,按李姓的辈份来,连襟之间属祖孙关系,可按连襟关系应以襟兄襟弟相称。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我觉得,做姨妹的怎样去称呼前辈姐夫哥都行,做晚辈的连襟喊个“前辈郎嘎”也不为错。
中国古老的家谱字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散落在异地的同祖同宗人,他乡遇故知,一旦攀起宗族房头来,论起家谱字辈来,其关系会变得亲密无间。家谱的字辈,表示家族辈分所用的字,连起来就是一首“字辈诗”,其意均为修身齐农,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等。家谱字辈,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长可短,丰富多彩,但也有用四字成语来撰写字辈的。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谱,同一个姓氏,也有不同的字辈,难得统一。
字辈,它是家族祠堂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笔,族姓中如出个臣相、举人什么的,往往为家族立派或续派,名门家族也有皇帝赐封字辈的。
古代家谱“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为了彰扬祖先的功业,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和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如张姓堂号有“清河堂”、“百忍堂”、“孝友堂”等。“堂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张氏的根在清河(地名)是“清河堂”的由来,“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