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探秘乾明寺
作者:谠词时间:2025-04-17 05:46:22热度:0
导读:1、乾明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金家岭,心圆法师始建于晋朝,历代重修,最后一次修整于1990年,现存建筑有大殿、天王殿、弥勒殿、齐堂、藏经阁、住房。珍藏《大藏经》一部。2、千年探秘乾明寺稿件来源:段福林我们
1、乾明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金家岭,心圆法师始建于晋朝,历代重修,最后一次修整于1990年,现存建筑有大殿、天王殿、弥勒殿、齐堂、藏经阁、住房。珍藏《大藏经》一部。
2、千年探秘乾明寺
稿件来源:段福林
我们居住的城市是一块神奇睿智的热土,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漫长的历史孕育了一方水土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巴陵胜状引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在此谈古论今著述修隐,遗存的点点滴滴串成了珍贵的历史印记。本报特推出“岳州记忆”专栏,全方位推介岳阳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风情民俗,抚古惜今,让广大读者从中领略岳阳的唯美与神奇!同时,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倍加珍惜和爱护这些历史留存下来的瑰宝……
怀着幽幽思古之情,离开岳阳楼,踩着厚厚的青石板路,穿过错落有致的汴河街,登上清雅雄姿的“望岳门”城楼,俯瞰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再由北向南沿湖远眺,巴陵城千年斗转星移,尽收眼底,其感慨之情油然而生。顿感岳阳——古之巴陵,今之龙城,这座历史名城文化底蕴之厚重。巴陵城自古以“五名”而名天下。今天,名楼(岳阳楼)已修葺一新,早已焕发出她往日的辉煌。名街(汴河街)也初显出她“出水芙蓉”般的神韵。名塔(慈氏塔)虽已饱经沧桑,岌岌可危,然而其形、其神不减当年,依然傲立于洞庭之畔。名观(吕仙观)经多年整修已琉璃红墙,穹顶高耸,神清气朗,清妙幽玄。但那自古“皆有其寺及巴陵名重”的名寺(乾明古寺)今安在?即使长居巴陵城的人们,又有几人知晓现隅于深巷之内,占地不到500平方米的寺庙,却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且与巴陵城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渊源?
巴陵乾明古寺,始建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至少帝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之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曾先后有三朝皇帝(唐?高宗,宋?太宗,元?惠宗)亲自为巴陵乾明古寺亲书御匾,并颁发诏书。同时,巴陵乾明古寺在历史上不仅培养了大批高僧并成为了国内历史上一大批著名大德高僧的道场,而且还是历代名宦、诗人及文豪皆虔诚入寺拜谒或撰写铭文或立碑教化后人之圣地。故,自唐以来,乾明古寺一直以“潇湘六刹”(岳阳乾明古寺、长沙开福寺、麓山寺、南岳南台寺、祝圣寺、上封寺)之谓而闻名遐迩于中华大地。由此,自古才“皆有其寺及巴陵名重”之说。至宋庆历年间,郡守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并以范文而记之,巴陵城才具“北有名楼、南有古刹,遥相雄峙于洞庭”,故才使巴陵有“粤之荆湘,山水优长,惟岳之阳”之胜景。
东汉时期,寺名为“永庆寺”。
至西晋武帝咸宁三年(公元277年),“永庆寺”由当时住持慧觉和尚以佛教“乾元永盛”之意将其更名为“乾元寺”。
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高宗皇帝李治颁诏书将巴陵“乾元寺”敕更名为“广福禅院”,并赐以“广福禅院”御书匾牌。从此,巴陵乾明古寺因皇帝“钦赐”而奠定了她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辉煌地位。
由于寺庙雄踞于巴陵天岳岭上,香火十分旺盛,香客逐增。故围绕寺庙周围也逐成市衢,“是以前坊(即现南岳坡油榨岭一带铁、木、乜、布、油等作坊)、后衢(即现梅溪桥一带)、右痒(即现文庙)、左市(即现先锋路一带)者皆有之”。同时,寺庙已有了自己的码头。在码头的北侧后人历经几代建成了现在的“下河街”。宋时,此街主要经营为进庙者上供所需的香烛等祭祀品,至元之后才陆续辟为巴陵城内一个大的商贾市场。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皇帝赵光义颁诏,将“新开寺”更名为“乾明寺”,并亲笔御书“乾明寺”金匾齐楣,并赐“金全藏”及“旃檀像(用檀香木雕刻的佛像)一躯”。其时,董都曹首施“永兴阁子镇(郭镇)庄田并五六二都茅栗坪、芋头坡(芋头田)等处水田若干亩”于寺内。
其时,“乾明寺”益发规模宏大,并成为了江西“开元寺”马祖道一禅师与衡山“南台寺”石头希迁禅师等唐代两大著名禅师弟子与“开元寺”、“南台寺”两大国内著名道场连接的桥梁。但凡江西僧众上南岳,南岳僧众下江西者必经巴陵乾明寺,在此驻足习禅。“或弃船登岸而入乾明寺,或别乾明寺而离岸登船”。故时人戏曰“凡到乾明寺,必是走江(西)湖(南)”。由此“走江湖”一说自唐以来,由乾明寺而引发。
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惠宗皇帝依据元世祖皇帝“圣旨”,又为乾明寺特颁“诏书”,以兹奖励,并进一步以皇权确定了乾明寺在全国宗教界的地位和周边地界。故,自五代及元,乾明寺已成为了国内佛教界一大丛林。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7年),知县郎子文“依御旨”在乾明寺之北侧(即现在的岳阳市二中)建巴陵县学宫,征乾明古寺田地百余亩。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至嘉靖十二年(公元1534年)年间,知县江满又在县学宫旁扩建文庙和“复明伦(堂)於故处,辟地新立,又以新衢逼学右易其地”,故再征寺庙田地及基宅近两百余亩。其时,乾明古寺已与“大成至圣孔庙”融为一体,“凡儒者莫不参禅修佛之心,僧者莫不明五经而修儒之本也”。
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巴陵时,曾微服亲临乾明古寺与当时方丈彻夜谈禅,“至鸡鸣而兴致依然矣”。光绪年间,寄禅大法师(1851——1912年,别号八指头陀,著名爱国诗僧,湘阴人,七岁出家,成道后弟子遍布全国)游巴陵时曾长居乾明古寺。他在岳阳楼上曾留七绝一首而惊四坐:“危楼百尺临江渚,多少游人去不回。今日扁舟谁更
3、探秘乾明古寺
长居巴陵城的老人们都知道,在岳阳市区境内,佛教圣地除了有历史悠久的圣安寺以外,还有一座隐藏于民宅之中、也是不被当代人们所知道、却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古刹乾明寺。它自东汉至明清达1500余年间,曾先后有三朝皇帝(唐?高宗,宋?太宗,元?惠宗)亲自为巴陵乾明古寺亲书御匾,并颁发诏书。同时,还是历代名臣、诗人及文豪皆虔诚入寺拜谒或撰写铭文或立碑教化后人必来之地。
今天我们怀着幽幽思古之情,乘20路或4路公交车来到岳阳市梅溪桥,探秘乾明古寺。下车后,我们并没有看到乾明古寺的踪影,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再走街穿巷,才在民宅、商店、厂房林立的深巷处(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