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与《北京文学》结缘,纯属于偶然。但我一旦爱上了她,我将会与她终生相伴。《北京文学》引领我重新爱上了文学,让我重新拿起了文学创作的笔。那是2006年9、10月份,我突然接到了《北京文学》编辑部寄来的两
我与《北京文学》结缘,纯属于偶然。但我一旦爱上了她,我将会与她终生相伴。
《北京文学》引领我重新爱上了文学,让我重新拿起了文学创作的笔。
那是2006年9、10月份,我突然接到了《北京文学》编辑部寄来的两本《北京文学》期刊。后来知道,这是《北京文学》开展的向省作协会员免费赠送《北京文学》的活动。我当时正请假在家养病。收到这两本杂志后,我认真地拜读了,觉得《北京文学》(精彩阅读)从封面设计到专栏开设,都很独特,尤其是发表的作品,篇篇好看,篇篇精彩。阅读着这些纯净的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唤起了我对文学的重新爱好!重新点燃了我文学创作的欲望之火!自此,我开始做两件事:第一是订阅《北京文学》。2007年我邮购订阅了全年的《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8年到2010年我连年从邮局订阅了《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同时,我还向周边的文学爱好者和县里的新闻通讯员推荐这本杂志。在我的动员下,目前已有部分文学爱好者订阅到了《北京文学》。我这样做,纯属我对这本杂志的热爱,想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阅读到这本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大众的思想性、艺术性双强的上乘期刊!第二是利用业余时间重新创作文学作品。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人。20多年前,我在县一职高任语文教学时,对文学十分爱好,经常练笔。1988、1989年曾在《莽原》、《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躬耕》等报刊发表过少量诗、散文、小说等作品。但从1989年4月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后,一直从事新闻、外宣工作,由于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思想压力大,慢慢地对文学的爱好淡化了,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也少了,写的也就更少了。尽管在新闻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21年来,共在国内外各类新闻媒体上发表了2000多件新闻作品,并有近百件新闻作品荣获市以上奖励,但对此我并没有几多的成就感,整日处在工作的紧张和压力之中,闷闷不乐。期间,有10多年干脆停止了纯文学创作。自从我收到《北京文学》月刊,我的文学兴趣重新被调动起来之后,奇怪的是,我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的信心不足都不翼而飞了!从接触到《北京文学》开始,我就利用工作之余,恢复文学创作,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8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文学作品集《天镜》。我的《天镜》《序言(自序)》题目是《纯净的你,唤起我的重爱》,就是讲述《北京文学》期刊如何引领我重返文学创作之路的过程的。我在《序言》中写道:“是《北京文学》重新把我领进了一个文学爱好的乐园!我感到:在这里对生活会充满信心,会忘掉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身心会被净化得纯洁和年青!这里的空气很清新、很纯净,没有弥漫的物欲、权贵的尘埃!是一片春风拂煦的拥有朝阳的乐土和晴空!在这里生活,沉睡的青春的心会苏醒,青春的田野会生长出郁郁葱葱的文学作品的芽芽儿、苗苗儿,在阳光的沐浴中,这些芽芽儿和苗苗儿在春天里生长、摇曳、荡漾……这个世界是无污染的世界!是无污染的纯净的乐园!”“……应该说,《北京文学》是唤起我对生活和事业充满希望的刊物!文学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灯!若不是重燃文学的爱火,现在我也许仍在迷茫中摸索……”《北京文学》引领我重返文学创作之路3年多来,我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共在《诗刊》、《北京文学》、《拉萨晚报》、台湾《中原文献》、《通辽日报》、《南阳日报》、《躬耕》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近百篇,8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征文大赛奖励,14件诗歌、散文作品入选年度选本。并以武晓溪为名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建立了《晓溪涓流》文集,已发表200余篇。目前,我的两本诗集《大地萤光》、《大地草香》正筹办出版。
《北京文学》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和对作者、作品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热情,赢得了广大作者的尊重!不断助推着文学的走向繁荣!
我通过近年来的投稿实践,深切感到:《北京文学》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所遇到的最关注自然来稿、最关注培养作者、最关注未名作品的文学刊物之一!这与编辑们的辛勤努力、不放弃每一个作者、不放弃每一篇作品的负责态度和极大的热情是分不开的。我接触《北京文学》的第一位编辑是白连春,我们尽管没见过面,只是电话联系,但他对我这个未曾谋面的未名作者是十分热情的,并能在交流中指导我写作,尽管他没有发表我的作品,但我对他的印象极好极深刻。我接触《北京文学》的第二位编辑是师力斌。那是2009年5月中旬,我的组诗《大地茧光》荣获了中国散文学会组织的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我去北京参加颁奖会和笔会之后,又到协和医院看病期间,挤出一个下午,带着一叠10多篇诗歌、散文作品去到前门西大街的《北京文学》编辑部。见到了一位编辑,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把稿子留下,对我说:“我这段时间将手下的紧活忙完之后,会认真看你的作品,我叫师力斌。”我说:“对你的名字相当熟悉,因为我在订阅的《北京文学》中几乎期期看见你的大名。”之后,我就告辞了。回到家里就耐心等待。过一段时间的一天上午,我打电话给师编辑,巧的是,师老师说他正在看着我的作品,让我下午打电话过去问情况,我对此很高兴。到了下午,我没有打电话,心想,师编辑那么忙,不必追得那么紧,给他更多的时间,干脆明天再与他联系。到第二天下午,我才打电话过去,师老师说:“昨天下午我一直等着你的电话呢!你的散文《天镜》和诗歌《蒲公英》我准备推荐发表。”又过了一段时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师编辑的电话,他说“你的《天镜》已通过了编审,请耐心等待发表。”我这时高兴极了。这将是我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到今年4月初的一天,《北京文学》刘红(还不知道这位编辑的名字是不是这样写)编辑打来电话要散文《天镜》电子版并通知我说“今年第5期定发你的散文《天镜》”。我在电话里对她说:“请将第5期《北京文学》加印10份,我要购买,资金从稿费中扣除。我会将这本刊物发给县里几个要好的文学作者和有关领导,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本文学刊物。”前两天,我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2本第5期《北京文学》(这是免费寄给发表作品的作者的),也收到了我购买的那10本和我订阅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