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一个春风骀荡的日子,我约几位文朋诗友,专门到鱼山观曹植墓,凭吊这位才高八斗的文学家。鱼山又名吾山,位于东阿县南,虎踞黄河北岸。其高虽不足百米,却因拔地而起于河边田野,依然显得气势非凡。鲁中山区与鲁西
在一个春风骀荡的日子,我约几位文朋诗友,专门到鱼山观曹植墓,凭吊这位才高八斗的文学家。
鱼山又名吾山,位于东阿县南,虎踞黄河北岸。其高虽不足百米,却因拔地而起于河边田野,依然显得气势非凡。鲁中山区与鲁西平原在这里分开,大清河与黄河在这里交汇,万里黄河在此转个大弯向东北流去。登鱼山仰望东方起伏的山峦,远眺西方无边的原野,更觉此地山川形胜,是一块人间宝地。曹植未负此地,此地也对得起曹植。
墓区在鱼山西麓,深红色的院墙圈起一组建筑群。进入汉阙式的大门,一条墓道向东延伸,直通曹植墓。该墓始建于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1200余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文学、考古学研究价值。墓中出土有棺、人骨架及部分饰品。尤其是发现的砖铭,记录曹植去世第二年兖州地方官组织工匠修墓及完工后放假之事,证明此墓确实不虚。
墓道北侧的一个院落,是曹植纪念馆,馆中有曹植雕像及反映其生平的图版介绍。墓道旁的碑亭中还保存有隋代立的石碑,用楷、隶、篆错杂的字体,书写了曹植的生平、坟墓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自墓道往北拾级而上,在山腰有羊形巨石,称作“羊茂台”,据说是曹植读书处。距此不远,有一汪清泉,清凉浸脾,唤作“洗砚池”。山上还有“重云洞”、“绿葫居”、“四眺亭”、“夕照轩”、“倒影阁”、“仙人脚印”等景观。
还有一个闻呗洞,据说是曹植被封为东阿王期间,在鱼山登高,忽闻天外飘来佛乐,他铭记于心,整理成为鱼山梵呗,这是中国化的佛乐。此曲后传入朝鲜、日本等国,被奉为至高。历览古今,有才有志又屡遭挫折后寄情于佛学者不乏其人。曹植之创制梵呗,当是他对政治、身世万念俱灰时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
曹植作为曹操的爱子,有着从政的便利,难怪他前期的诗充满建功立业的志向。可是,骨子里的文人气质,又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不能取胜,本来很有可能立为王储的他,却成了哥哥曹丕、侄子曹睿冷落、迫害的对象,所以他后来的诗总是带有一种忧愤气息。不过,天道怜才,老天没给他政治上的成功,却给了他文学上的成就,使得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说来,文人的情怀与命运,似曹植者很多,所以才有人性气息的共通和千载之下的感叹!
曹植生于鲁西南。其父曹操曾任兖州剌史,那时的兖州治所在廪丘一带,即现郓城西北部。曹植曾被封为鄄城侯、鄄城王、东阿王,这些地方都属鲁西南,也就是说,曹植的一生及荣辱悲欢,与鲁西南有着重要的渊源。更有学者提出,曹植那篇光耀中国文学史的《洛神赋》,就是从洛阳回鄄城途中所作。此作又名《感甄赋》,在古代,“鄄”、“甄”通假,鄄城本来就是甄姓的发祥地。作为鲁西南人,我们对曹植,自然有着更多的景仰和认同。面对曹植,没有可以穿越时光的邃道,也只能叹惜“可怜异代不同时”了。
关于曹植在政治上的事非功过,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观点,人们无须纠缠于此。我们在意的是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曹植,他的才情,他的诗篇,他的文人精神。他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文学遗产,一定会像鱼山脚下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万古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