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荔枝》是肖复兴回忆母亲的一篇文章。全篇以荔枝为线索,写出了母亲的俭朴、善良,以及那种浓浓的母子之情。多少次读起这篇课文,我都会为作者那细腻的笔触所感染。“母亲的手,不停的抚摸着荔枝,然后小心的用小拇
《荔枝》是肖复兴回忆母亲的一篇文章。全篇以荔枝为线索,写出了母亲的俭朴、善良,以及那种浓浓的母子之情。
多少次读起这篇课文,我都会为作者那细腻的笔触所感染。“母亲的手,不停的抚摸着荔枝,然后小心的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的剥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壳的小鸡,那样爱怜的舍不得吞下。”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把母亲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而这段正和前段中“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到荔枝的滋味儿,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来买上一斤。”是相互呼应的。然而,就是从来没有吃过荔枝的母亲,却在客人到来的时候,用来招待客人,这样就把母亲热情好客的高贵品质以及巧妙的顾及到儿子的面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母亲的这种无私的爱流露在字里行间。很久以来,我一直为这种伟大的母爱所感动着。可在我了解了肖复兴的身世后,我却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强烈的震撼。
肖复兴在四岁的时候,自己的亲生母亲就离开了人间。后来,她的继母就走进了他的生活。然而,天生执拗的他,却一直没有开口喊她一声妈妈。而他的继母却任劳任怨,勤劳,善良的她用那伟大的母爱,精心呵护着他的成长,直到那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减少一个人的口粮,却忍痛把自己的女儿远嫁到蒙古。而为的确是两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呀,这是人间的一种大爱的表现。就在这一天,肖复兴喊出了那声她等待了多少年的“妈妈”听见这声喊声时,继母先是一愣,然后眼泪喷涌而出……
这也就有了“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作者正是用这种方式报答着母亲的养育之恩,感激之情在行动中付诸实现。然而,每回吃荔枝母亲总是先把大个的给我,而我有了孩子的时候,而母亲却更是舍不得吃,把它给了自己的孙子。就是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爱给了儿子,给了孙子。
全篇通过几件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把这种伟大的母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也正是这篇课文在课改后仍作为保留课文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会有了母亲去世后,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写下了“荔枝依旧年年红“这一句话,给了读者太多的思索,太多的想象,读到这句话时,不仅让我想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那种无奈,那种思念,那种悲痛之情。
每读起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会被作者的写作手法而深深的吸引着,被母亲这种无私的大爱所感染着,被那种浓浓的亲情包围着。但更多的是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不就是在这样的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吗?小时候,我们不懂这种爱所包含的意义,今天,我们已长大成人,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回报这种深厚的爱呢?是否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