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基督教的开拓者“陈金镛”
作者:疵齾时间:2025-04-18 06:22:41热度:0
导读:我的家乡千年古镇-百官,早先年还走出了一位陈金镛老先生,他是中国基督教老一辈的开拓者,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基督教教育与文字出版事业。同时,他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基督教教育,使得他能够
我的家乡千年古镇-百官,早先年还走出了一位陈金镛老先生,他是中国基督教老一辈的开拓者,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基督教教育与文字出版事业。同时,他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基督教教育,使得他能够以一位中国基督徒的身份,写出适合那个特定时代的基督教作品,这些著作都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个人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因此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基督教历史研究的宝藏之一部分。
陈金镛,字敂應,即叩应,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出生于上虞百官镇小桃园的陈家道地。7岁就读于曹娥镇教会小学,11岁求学于杭州育英义塾。曾从师于陈芷谷、史久清等名师,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后皈依基督,
陈金镛做过五年传教(1888-1893年)的职务,并被封为传教师。他25岁时在离宁波上陌七里路远的沙滩头教私塾,每星期到镇上礼拜,并有幸结识当地的蔡老牧师。
这位牧师是浙江一带德高望重的牧者。当时,陈金镛又瘦又小,是一个羸弱无力的书生,原来在县里穷困时,曾经几次为人代考乡试而以此度日;他的岳父看重他的诚实和才华,将他的次女许配给他。陈金镛结婚后,在宁波居留了十三年,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他应聘去南京圣道书院当教员。
在宁波当讲席和女校校长时,治学严谨,远近闻名。他对家庭教育十分重视,共有十个孩子,五男五女,个个知书识礼,温良博学。
其中,在弟兄中排行老三的陈梦家,后来成为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学家、新月派诗人,也被学界誉为国学大师,在古文字、古文学、甲骨文等领域有突出性贡献。
在弟兄中排行老八的陈梦熊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水文地质学家,是我国水文地质事业主要创始人之一。曾组织领导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参与完成国际水文计划(IHP两项重大合作课题,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铁路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不菲的成就。
陈金镛从育英义塾毕业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美国北长老会差会内受洗归主,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宁波长期的执教生涯中,一边过宗教生活,一边操持自己的家庭生活,这对处于年轻时期的陈先生来说,加上自己本来就很虚弱的身体,可以说,他在为自己的家庭和儿女们而活着,生活中充满了说不出的艰辛。
从1887年至1906年这十九年当中,他的基督教知识都是自学得来的,再也没有专门的老师教他。其中,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他蒙上帝带领,看到教会中缺乏传道人员,而立志献身的人并不多,这一切使他萌发了强烈的感动,决志做一名传道人。
因此,他向教会当局申请,自学神学知识,得到批准。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神学院校供他学习,而且自己的经济条件非常拮据,也上不起高等神学院校,自学是他唯一的选择。当时接受神学教育的人,多数学成之后从事政治和经商,挣更多的钱财,很少有人成为传道人员,当传道人是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苦差事。因此,他的选择令人钦佩。经过三年艰苦的学习、读书生活和考试,得到教会当局一份准试的文凭,他的神学学历得到了认可。
在三年自学即将结束之际,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美国南长老会差会在南京创办圣道书院,甘路得博士、当时的院长函聘尚在宁波自学的陈金镛,请他当汉文教员。陈金镛认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久来到南京就职。
圣道书院初创时规模比较小,只招收到十多名学员,学院在艰难中开拓。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冬天,书院授予陈金镛教员的文凭,并开庆祝典礼致贺,陈金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传道人才之亟要》的演讲。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他获得教授资格。
陈金镛在南京圣道书院任教期间,是当时南京圣道书院的提调,而且是创办人,书院中最有权势的中国人,而且是在壮年,不免是许多神学生所畏惧的人了。从1906年圣道书院至1918年金陵神学院,这十二年之间,他教授过中国汉文,以及《中国文学》、《新约历史》、《雅各书之研究》、《马太福音》。
在1906年开创后的岁月里,圣道书院不断地壮大。1910年夏天,举行北通州夏令会时,基督教青年会决定成立中华学生立志传道团,推举丁立美牧师为干事,陈金镛先生是其中的布道团本部执行委办之一。直至1911年,南京圣道书院规模和生源不断扩大。
陈金镛自小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必然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神学教育与中国当时的具体处境相联系,而且他关注教会的时局命运,教会的发展和命运,应该受到神学教育的时刻关注,因为神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教会输送,能够在中国当时的处境中,进行传教的人才。
民国三年(1914年)2月,南京的金陵神学创办刊物《神学志》,编辑主任是陈金镛,1914年出第一期。在1906年至1918年期间,他曾经写下了许多文章,后来收录入《讲范上编》。其中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校园生活、学生运动、教会节期、基督教教义等,十分丰富。
陈金镛在此时学习希伯来文、拉丁文,从事宗教历史的翻译,他留给教会大量的著名,而且实践着热心传教者的精神。他喜欢旅游,在他年轻时一年总有好几次的旅行,而他在本地则领导全城教务,创办青年会。每礼拜他往往到处讲道,他所选讲的道理和演讲的精神表明,他是一代著名的牧者,而且他还擅长个人间的传道和书信谈道,一时间因他引领入教的人很多,这一大半应该归功于他的热诚与精神。
张勋复辟期间,陈金镛全家在上海避难。民国十一年(1922年)担任上海广学会的编辑,在广学会文字出版事业上,走向本色化的道路,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对广学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极大地冲击广学会的出版工作,由于政局动荡,社会思想混乱,致使广学会失去出版的目标,显得无从适应。中国教会文字出版事业要走一条本色化的道路,不仅仅是中国文字人才的问题,这也是关系到外国传教士权力下放的问题,因为当时的文字出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