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响金莲寺
作者:转向时间:2025-04-18 05:07:57热度:0
导读:没到清流,我并不知道清流有个金莲寺。到了清流后,大哥提出到金莲寺去游玩,我想各地的寺庙大同小异,都是在建筑上搞得金碧辉煌,没多大看头。但大哥说金莲寺的自然环境优雅,而且是明代吏部尚书裴应章的读书处。我
没到清流,我并不知道清流有个金莲寺。到了清流后,大哥提出到金莲寺去游玩,我想各地的寺庙大同小异,都是在建筑上搞得金碧辉煌,没多大看头。但大哥说金莲寺的自然环境优雅,而且是明代吏部尚书裴应章的读书处。我于是有了去看看的兴致。
大哥用手机叫单位的司机把小车开来。我们上车后,汽车就向三明方向驶去。行驶了约十来分钟后,小车离开公路,驶上了一条逼仄的水泥小路,七拐八弯了约五分钟,金莲寺就到了。
金莲寺处在幽深的山林间。据《清流县志》记载,金莲寺是清流古八景之一。唐武德三年(620年),僧云谷游览曹溪,隐居此山。据传开初缺水,圣僧定光一日云游于此,飞锡凌空,七日复还,再用竹筒引水,如有清泉喷涌。定光为其命名“灞涌岩”。该寺主要供奉“定光古佛”。宋绍兴六年(1136年)重修殿宇,元至正四年(1344年)又进行翻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创建佛庐。后几次被火焚毁又重修。现在所见庙宇是1980年后重建的。
一下车,我们就有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触。四周茂林修竹,一派清幽寂静的气氛。这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山林间湿雾氤氲,树叶上还时不时滴落着水滴,前方的亭台花木间传来哗哗的溪涧流水声。
我们从右边的台阶拾级而上,穿过八角琉璃的甘露亭,走进了昏暗狭窄的台阶通道,转了几个弯,走进一座殿堂,殿堂里是一座千手观音塑像,和其它一些我说不上名的菩萨。穿过殿堂前的走廊,我们看到有几个工人正在雨中的一座已建了一层的建筑工地上干活,工地上是凌乱的石块和砖头、模板,几个尼姑与和尚正在对工人说着什么。我们无心去参观寺庙殿堂的工艺建筑和烧香拜拂,只想去看看裴应章的读书处,因此我们匆匆走过一个个殿堂,径直向寺庙后面的溪流崖石上走去。
绕过一座飞檐斗拱的老建筑后,我们走上了一条石铺的古阶道,道边是湍急的溪流,溪流的水量较大,在石涧中弯来拐去,因溪涧陡峭,水就一个劲地往下跳,形成一段一段的小瀑布,并撞击出雪白的浪花和巨大的轰鸣声,震荡着整个山林和庙宇。
我们就沿着溪旁的石阶小径拾级而上,一抬头,一个巨大的石崖就在溪涧边,石崖上写着“灞涌岩”三个朱红行体大字,红色腿了许多,字上的旁边长了不少青苔。石崖顶上,有一只用水泥塑成的雄鹰展翅。雄鹰的旁边还有石桌石凳。这里怪石嶙峋,林木遮天蔽日,有七、八棵二、三人才能合抱的古树,有一棵古树枯死了,仍然举着笔直的树干挺立在石崖上。溪水从茂密幽深的山谷里流来,到这石崖边就开始向下一段一段地垂落,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虽然是雨天,树林里却有蝉鸣和鸟叫声传来。大哥说,这地方就是裴应章的读书处,并说这里有一块石壁还隐约有裴应章的题字,但他也只听人说过,因此我们也无从找起。但我在《清流县志》中却读到一副裴应章的题金莲寺联:“泉声夜夜三春雨,山气时时五色云。”这联意十分贴切金莲寺的环境特色,语境优美,意味盎然。
裴应章是明代吏部尚书,清流城关人,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隆庆二年进士,历任太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吏部尚书等职。据《清流县志》记载,裴应章为官其间,颇得朝野称颂,就是几百年后的今天,民间还流传着他的许多廉政爱民的故事。从《清流县志》上看,他有几件事干得尤其感人至深。一是他出使辽国时,目睹辽国政治清明,上下谦让,百姓安居乐业,部队训练有素。回朝后,即呈奏《防辽表》,提出屯甲励兵,修明政治,爱民减赋,以防辽兵入侵的主张,深获朝庭嘉纳,可见其修政强国之卓识远见。二是湖北省郧阳巡抚图谋作乱,朝廷派遣时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他前往平乱,他先发檄文,阐明“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的道理,使叛属相率归隆,连叛部首领也叹服其才,自缚数百里外以迎应章。应章只将首犯绳法,余不追究,令人怀德而畏威,郧阳不废一兵而自平,这真是攻心战略的典范。三是朝廷实行三年一次巡察边疆的制度,以安边策,但巡察大臣却借机敲诈勒索,多行不义,使兵怒民怨。裴应章察其弊端,建议废止定制。亦可谓明见之举。再有其子在清流县城关建尚书第,因邻房有碍建筑,商征而邻不与,便欲请清流县知县强征拆迁,应章责戒诸子妄为,可谓公廉正直,不循私利。以上诸事,足见裴应章为官为人非同寻常,无怪乎为后人景仰。如今,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的南山书院还留有他的一副门联:“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连城县四堡乡马屋村也留有他撰写的《马氏大宗祠重修记》的碑刻。在清流的许多地方,都留有他的题刻字迹。他的旧居门楼也还保存完整,在清流县城邮政局的大门对面,门楼上的石板门楣上阴刻着“尚书第”三字,门前立了一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寺庙后的山壁上是一片毛竹林,新竹正在开枝,皮青肌嫩,亭亭玉立。我们就站在毛竹林下举目向前远望。前方是一望无际的绵绵山岭,层层向远方铺去,乳白色的烟云在山岭间含浮。这里古木苍茏,隐天蔽日,怪石危立,清溪流响,这样的景致无疑是脱俗的绝佳之所。
我们走下山岗后,沿着溪旁的石径随溪而下,沿路有竹丛、芭蕉及其它花木相迎,湍急的溪水一路轰鸣,使我们满耳都是水声。过了小桥,转出山脊时,我们在寺庙的右下方看到一大片无边的桃林,桃林顶端正长出油绿的新枝叶。可想而知,倘使阳春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这里一定是最美丽的景观了。
走过一片菜地后,下面是一条古雅优美,精巧华丽的九曲回廊屋桥,桥下的深谷中,立着十几支水泥灌筑的四方立柱,支柱下的溪水穿桥而过。回廊屋桥两边林木荫翳,隐天蔽日,更让人体会它的优雅绝胜。
回到停车场时,水声仍然很清晰地传来,使我觉出,这里的整个寺庙群和山谷其实都处在哗哗的水响中。古诗云:“鸟鸣山更幽。”而这里的水响更衬出山寺的幽静来。
我想:那水声里肯定还回响着裴应章朗朗的读书声。那山林崖石上肯定隐藏着裴应章的智性灵思!因为他,一个朝代的历史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寺有了丝丝缕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