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蒙散记
作者:诙谐时间:2025-02-11 21:28:08热度:0
导读:泡一杯蒙山金银花,一边品它的味道,一边翻看拍自蒙山的影集,别有一番情调。第一张照片,“沂蒙人家”宾馆。我参加蒙山丽夏文学笔会就住这里。北面是蒙山主峰那厚实的胸膛,东面是龟蒙余脉那有力的臂膀,我们就被蒙
泡一杯蒙山金银花,一边品它的味道,一边翻看拍自蒙山的影集,别有一番情调。
第一张照片,“沂蒙人家”宾馆。我参加蒙山丽夏文学笔会就住这里。北面是蒙山主峰那厚实的胸膛,东面是龟蒙余脉那有力的臂膀,我们就被蒙山挽在怀里了。宾馆幽静、闲雅,翠竹婆娑、绿树掩映中,造型别致的楼房迎接八方宾客。主楼以北,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散布着一个个农家小院,或三间或五间,或竹篱或石墙,院内裁置鲜花或果蔬,旅客住进去,倍感山村气息。整日忙碌的人,偷几日闲暇,抛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来山间避暑养心,找一找成仙的感觉,胜服一万粒仙丹。吃过饭没事,来院子里转悠,看到得意处就想照像,一如在家见妻子炒了好菜,总想喝上几盅。于是,我给小李在竹下“咔嚓”一下,又给小张在大门口那块奇石前“咔嚓”几下,随后,小温又以蒙山作背景为我“咔嚓”了几下。同来的四人相对而笑,我们约定,在蒙山的日子,谁也不准称职务,就叫兄弟姐妹,走近大山,风都是飘逸的,干嘛还象平时一样拘谨呢!
第二张照片,龟蒙顶。文学研讨过后,接着游山。客车一下子把我们拉到龟蒙顶下平台处。大家舍车迈步,急切而上,很快来到“孔子小鲁处”。自古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想当年至圣先师孔子站在此处,南俯鲁邦,群岱伏于脚下,由景物思人事,由具象生哲思,一次感悟而启万代学人,哪能不成佳话!同行者劝我莫在此留连,“观鲁台”才是最高处。我们闻言而动,一口气爬到高高的台上。小张挥举右手说:“山高我为峰!”小李说:“山外有青山,得意莫忘形,要想小天下,还得去泰山!”看到他们几乎争吵的样子,我说:“下有群山,我们感到了自己的高度,增强了信心;上有泰山,我们看到了更高的目标,找到了方向。这才应当是龟蒙顶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张照片,寿星崖。在龟蒙顶西不远处,向北远远望去,对面的整个山峰刻成一尊寿星。寿星左手持杖,右手托桃,高脑门,长须发,慈眉善目,甜甜地一笑。据说此寿星浮雕高200余米,宽近200米,是全球最大的寿星雕像,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面对寿星,感通达之气,思长寿之理,许健康之愿,得愉悦之实。寿星岩,刻划的是长寿心理,耸立的是养生理念。在蒙山这个最具负氧离子的地方,开笑口,舒心气,远离无谓的争斗,践行修身的秘诀,长寿已牢牢地牵住你的手。
第四张照片,聚贤亭。聚贤亭建于山间高台之上,周环八柱,飞檐翘角,有名人题额及对联。驻足亭上,迎天风,揽流云,远眺群山,近赏修竹,自有无限情趣。蒙山曾吸引了无数贤人雅士,孔子自不必说,蔡邕、羲之、康熙、乾隆均到此游历。遥想李白、杜甫当年,烂漫天性,少壮情怀,诗酒交游,同览蒙山,“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踏遍蒙山路,吸足蒙山氧,在大唐的诗缸里再添一瓢琼浆,何其令人生羡!象我们这次笔会,文友远方来,相与细论文,大家忽略年龄,忘记身份,联袂游山,把一声声欢笑留下,将一串串哲思拾起,虽无曲水流觞,自胜兰亭春韵,又何尝不是聚贤呢!
第五张照片,百寿崖。山路旁,树丛中,一面高大的石壁,上刻一百个寿字,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却又统一成气。寿字从古今名帖中来,最大的一个居中,是书圣王羲之的。所有寿字都深刻石中,涂以红漆。青石红字,格名引人注目。蒙山有一千多平方公里,地涉平邑、蒙阴、费县、沂水。自不同地方看,有不同的气象,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才有龟蒙、云蒙、天蒙、彩蒙之分。平邑独有龟蒙顶,以龟定义,自然义含长寿。所以,才有寿星之作、寿字之集、万寿宫之道观。来寿星岩,人与书法,书法与自然,都融在一起了。
第六张照片,九龙潭。山脚处有一池碧水,似不忍离开蒙山,故尔盘桓在此,再作深情回味。池之南有一座横跨东西的大闸,气势恢宏。登上大闸向南望,可以看到水的去路,山间之水从这里涌出,流向远方。到闸下仰视闸坝,倍觉巍峨,上有“九龙潭”三个遒劲的大字跳出眼帘。想那水量丰沛季节,许多条水龙伴着如雷的声响自闸孔飞泻而下,那气势,真是无以言状。有了水,山就是灵动的。就象有了色彩,图画才是鲜明的。有了伴奏,歌唱才更动听。我们写文章也一样,有了鲜活的感觉,那些叙述的文字才不干瘪。
第七张,篝火晚会。入夜,院子里点起红红的篝火。文友们兴致勃勃地围坐在篝火附近的餐桌边,一边看表演的节目,一边吃着喝着、说着笑着。节目有景区安排的,也有文友自荐的,各种各样。最具特色的还是当地的说唱艺术,带着沂蒙泥土的芳香,带着老区质朴的味道。尤其是那方言,把一股醉意深透到你的心里。人到一处,如不品尝那里的方言,与聋子无异。还好,沂蒙艺人的说唱,令我们耳聪。篝火有两堆,一堆是干柴燃起的,一堆是红绸舞动的。无论真的假的,都能给人以情调。说来也是,现代社会,什么样的灯没有啊,用不着再点干柴。但,整日出入于钢筋水泥构建的楼房、用惯电脑电视的人,总有一种投入大自然、返朴归真的情愫。于是,这篝火也就很有必要了。篝火点燃起人们的热情,篝火点亮了人们的希望。
一杯金银花水喝完了,可以再续。七张照片看过了,没看的还有许多。一次游览过去了,回味却是岁岁年年。